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母親河,源遠流長的老龍河,衍生出充滿生機的平原水網;濟川、羌溪、襟江,每一個名字都浸潤著水的印記,流動著水的韻律;龜背騰蛇的老城格局讓這里的人們對家園深深依戀;仙鶴灣、寶塔灣、龍河灣,猶如一部部流動的文化史書,深情訴說著這片水鄉的人文故事,成就了這座水韻之城的獨特氣質。
擁抱新時代,泰興以水滴石穿的韌勁、中流擊水的干勁,深入推行河長制見行見效,全面實現了各條河流“見河長”,各級河長“見行動”,河湖治理“見成效”,綠色發展的基調, 悄然融入到這座城市向前邁進的每一個瞬間,泰興正以全新的形象崛起在長三角城市群,匯入中國經濟的滔滔洪流。
河長治,守河暢水清 護外江內河,擁一城碧水。泰興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毅力鐵腕治水,努力實現“長治久潔”,群眾在享受生態福祉和生態紅利中,蕩起幸福的雙槳。
全面完成干河中溝“兩違”清理。縱使淤泥濺滿身,換取綠水繞家園,率先開展干河“拆違還綠”、“退耕還林”行動,創新實施中溝“三拆兩清一落實”專項行動, 2020年全市42處干河“兩違”和360處中溝違章整治任務全部完成。 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國省考斷面以及全市入江支流水質達標整治工作方案;深入開展“健康長江”泰興行動,排查、監測、溯源長江各類排口319個;推廣“種養結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國示范經驗,建設污水截流、雨污分流等工程;總投資12.6億元的鎮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加快掃尾,水污染防治水平不斷提升, 2020年我市省考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Ⅲ比例均為100%。 全速推進河道水環境治理。推進古馬干河東段治理、天星港整治、黃橋灌區治理等一批重點優質項目,每年上爭省級以上項目資金2億元以上;實施生態廊道拓展區、城市水環境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完成備用水源地達標建設,實現“雙源”安全供水,2020年12月14日通過泰州組織的通水驗收。市財政連續三年投資近億元,實施農村活水工程,并列入民生十件實事工程,實現治標與治本同向發力,85%以上農村河道“暢流活水”。 全線開展生態示范河道創建。建成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長江斷流亭、臨江觀潮等多個景點,12公里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串起沿江“翡翠項鏈”,成為全省長江大保護的示范樣板;馬甸水利樞紐建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省級水利風景區。持續開展“模范河長”“示范河道”創爭活動,全市14條干河和441條中溝建成“綠色通道”;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各項指標如期完成,創成國家節水型社會達標縣、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區,水利科普館創成省級節水教育基地,河湖相通、城水相融、人水和諧的生態宜居城市正成為蘇中平原上的靚麗名片。 全面落實河道長效化管護機制。“一河一策”“一河一檔”建立河流“體檢表”;聯動治理邊界河道,干河、中溝全面實行攔網控制,開展中溝人工增殖放流工作,農村河道水質持續提升;推行干河、中溝市場化管護,河道管護效果明顯,在省水利廳、財政廳績效評估中名列第一等次。建成“智慧水務”綜合決策信息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的立體化監管格局;強化部門聯動執法,重拳發力除頑疾,巡河、護河和執法監管合力迸發。建成馬甸樞紐、沿江閘站、城區閘站為主體的生態調水補水系統,全面實現可控可調。 深度治,續波瀾壯闊 大江托明月,龍河舞霞光。漫步城鄉大地,涓流潺潺、清水漾漾,大地涌翠,萬物萌動,以水為脈的現代城市生態格局正在形成,泰興正成為游子心中的“詩和遠方”。
泰興河長制、河警長制工作被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專題報道,河長制經驗走進省干部研究班課堂,多次在人民網、學習強國、中國水利報等主流媒體分享。省水利廳、財政廳開展專題調研,充分肯定我市生態河道治理建設經驗,太倉市人大、海門市政協等多地先后組織學習調研。泰興水務局被授為全省抗洪抗旱抗臺工作先進集體。 潮頭揚帆逐浪高,乘風奮楫競百舸! 未來之泰興,將繼續弘揚奮斗精神,大興實干之風,扛起標桿大旗,守水有責、護水盡責,在揚子江城市群前沿再繪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新藍圖,續寫河長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