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郭寨、深呼吸”,是當前泰興周邊地區游客的時尚之選,而10多年前,泰興市宣堡鎮郭寨村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村、亂村。帶領郭寨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正是郭寨村黨委書記——張國良。
他致力發展富百姓 勤政為民辦實事 張國良上任書記后,發揮自己辦企業的特長,想方設法招商引資,先后招引6家工業企業來村發展,成功招引浙江、蘇州等地客商來村發展高效林業、花卉苗木,吸納本村及附近村的富余勞動力250多人,人均增加打工收入萬元左右,連續多年被評為“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設十強村”。2019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3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0元。 過去,郭寨村“雨天泥汪汪,晴天土飛揚”,從2009年起,張國良通過自己墊資、能人捐助和積極上爭等途徑,三年內籌集資金200多萬元,硬質化改造全村道路,實現村通組、組通戶、戶戶通。累計投入近800萬元實施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部大樓建設、農民休閑健身公園、村莊污水處理設施、綠化景觀節點、郭寨生態莊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如今的郭寨村呈現出“村在樹中顯、綠在水邊生、人在花中行”的生態景觀,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江蘇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省綠化模范村、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江蘇省三星級康居示范村。
他組織創新強管理 甘做群眾貼心人 2009年起,張國良大膽探索,積極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率先在泰興市探索建立起“以生產小組為基本單元、設立治安中心戶長”的基層治理模式,并形成制度,解決村干部少、村級事務多,治安難防范、矛盾難處理等難題,該模式被泰興、泰州市推廣,中心戶長們積極參與村土地流轉、秸稈禁燒等各項中心工作,協助調處各類矛盾糾紛,“有事就找中心戶長”成為該村的口頭禪。 從2012年8月份起,張國良又探索整合黨員中心戶、村民代表和社會能人的優勢,依托黨小組成立了6個功能型黨群服務社,吸納社員132人,實現了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全面有效覆蓋。2015年,張國良繼續探索實施了“黨群民主議事堂”制度,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議事堂”上協商決策。至2019年,郭寨村已連續14年被評為泰興市“無訪村”。 “貧困群眾最苦,我們要把共產黨的溫暖、把村干部的關愛真正送到群眾身邊”。這是張國良常說的一句話。他自費捐助10多名貧困兒童上學,堅持每年拿出數千元幫助貧困村民解燃眉之急……擔任村黨組織書記以來,張國良沒有在村財務報支過一根香煙錢,相反,許多次公務用餐,都是張國良自掏腰包買的單。
他退而不休講認真 堅守防控第一線 早在2018年底,張國良就辦了退休手續,但由于鎮黨委的殷切期盼和村民們的誠心挽留,他選擇了“退而不休”,繼續留任村黨委書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伊始,張國良第一時間在村里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并擔任組長;第一時間通過視頻電話的方式召開村組干部、中心戶長、網格員會議,分解落實工作任務,明確各人工作職責;第一時間安排村干部和網格員挨家挨戶進行摸排,全面掌握村民基本信息和重點疫情地區返村人員信息,做好每日“兩測兩報告工作”。從1月30日開始設卡值守以來,曾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張國良,不顧家人和同事的勸阻,親自帶頭上一線,每天不是在村莊卡口,就是到鎮上南大門卡口值守。由于“過于認真”,他曾被一名外來人員辱罵毆打。張國良說:“我的身后,就是3萬多宣堡人民,我個人被打不要緊,但如果我不認真,放過了‘可疑對象’,那就是失責、瀆職。”他同樣不忘村里的“老弱病殘”,經常到重點對象戶和一些弱勢群體家中走訪慰問,幫助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和年老體弱的村民解決一些生活困難,將生活用品、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及時發放到村民手中。 泰州新鼎海橡塑制造有限公司是村里招引的一家重點企業。為確保企業防疫復工兩手抓、兩不誤,他積極配合鎮職能部門,主動承擔起“駐廠員”的工作職責,加強協調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企業復工復產很快走上正軌。
一枝一葉總關情,心系群眾的張國良先后被評為江蘇省“吳仁寶式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基層黨員特殊貢獻獎、泰州市第三屆“我最喜愛的共產黨員”、泰州市勤政廉政先進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