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紅色物業’,小區內大變樣,垃圾及時清理,道路變得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也不會因為爭搶停車位而爭吵,黨的政策暖人心。”今年60多歲的戴月琴是江蘇泰興濟川街道五里墩花苑老住戶,小區的變化她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五里墩社區推行“紅色物業”。今年以來,在濟川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社區在五里墩花苑先行試點。

擔當“紅色先鋒”,社區支部“筋骨”強了。“紅色物業”推進中,一批作風過硬、能力較強的黨員進駐物業,對物業工作進行指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筑牢堅強堡壘,用紅色物業“點亮”生活。五里墩花苑物業黨支部結合“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開展了“垃圾分類,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成立“垃圾督導小組”,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協助居民正確實行垃圾分類,初顯成效后在其他小區推廣。同時,倡導黨員主動繳納物業費,發揮帶頭示范作用,促進物業良性有序循環,讓物業服務真正惠民全體小區居民。

彰顯“紅色關懷”,基層治理“內涵”深了。五里墩社區與“紅色物業”聯合,以樓棟為單位,對重度殘疾人、高齡空巢老人、重點幫扶人、生活困難家庭各類重點服務對象,通過不同顏色和圖形標識在“智慧社區”平臺顯示,請物業工作人員、網格長、網格員、樓巷長、黨員、志愿者結對服務,常態化開展“五里情懷·鄰里一家親”等志愿活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書香社區、關愛留守兒童等系列活動,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的“溫度”,提升服務內涵。

搭建“紅色平臺”,小區環境“顏值”高了。五里墩社區積極探索居民自治模式,創立“有事好商量”、網格議事等方式,構建“紅色平臺”,充分發揮居民自治權,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由居民代表、物業與社區共同參與小區建設、商議小區規劃,對停車場、裝護欄、安裝門禁、充電樁、電梯改造等出謀劃策,群商群議,方便小區居民生活出行。紅色物業進駐后,一系列措施讓原本破舊的小區“大變身”,提升了“顏值”,居民拍手叫好。
“物業披上了‘紅色披風’,探索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物業服務新模式,使社區黨建更有色彩、有溫暖、有活力,為小區居民幸福‘加碼’。”五里墩社區黨委書記曹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