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新浦烯烴(泰興)有限公司看到,在控制室外,5臺近20層樓高的裂解爐比肩而立,密集排列的灰色鋼架力度十足,穿行其中的黃色鋼梯醒目有序,呈現出一種極具張力的工業之美。
在控制室內,工藝、儀表、電氣,不同專業、不同地域的技術人員在忙碌不已,大家雙眼緊盯著各個屏幕,室內人員的互相溝通與現場的電話交流、報話機專線聯系等聲音摻雜在一起,沒有噪亂,卻是一幅蓬勃而火熱的場面。

“這個中央控制室就相當于人的大腦,對整個生產現場進行自動化控制和操作。目前,我們整個裝置100%負荷運行,乙烯產量達78萬噸一年,丙烯達17萬噸一年,排放和能耗只有傳統石油的三分之一左右。”新浦烯烴(泰興)有限公司烯烴廠廠長吳留知從項目立項之初就進入團隊,一年多來,建設、安裝、試車,每一個細節工作都傾注了他的汗水與智慧。

新浦烯烴(泰興)有限公司是新浦化學的全資子公司,項目總投資55億元,其年產110萬噸輕烴綜合利用項目可年產65萬噸乙烯、12萬噸丙烯、1.45萬噸氫氣、4.5萬噸C4、3萬噸甲烷、4.5萬噸裂解汽油等。新浦烯烴(泰興)有限公司總經理虞海波告訴記者,烯烴尤其是其中的乙烯,不是普通產品,而是化工行業中應用相當廣泛的基礎性原料,是產業鏈關聯度極強的資源性產品,同時烯烴項目裝置復雜、技術含量高、投資強度大,因此,這一項目具有突出的戰略價值,使泰興經濟開發區成為國內第七個擁有“大乙烯”的化工園區。

隨著該項目的投產,改變了泰興經濟開發區乙烯原料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的窘況,完全實現“自給自足”,從而通過“補鏈”真正實現產業鏈的“上拓、下延”。“以新浦烯烴輕烴綜合利用和延長中燃輕烴深加工為源頭,目前,我市已形成金燕化學、阿貝爾、昇科、三蝶、聯成、紅寶麗等消耗乙烯、丙烯的烯烴產業鏈,現有鏈上企業27家。”市工信局副局長蔡云富說。
不僅填補園區乙烯原料的空白,實現產業鏈整合,輕烴綜合利用項目的投產也讓新浦化學嘗到了更多甜頭。“今年第四季度,烯烴產品處于需求旺勢期。特別是隨著國家出口形勢轉好,帶動了我國下半年化工、塑料的大幅度增長,所以新浦基礎化工的產品價格也開始上漲,銷量幾乎是生產多少銷多少,供不應求。”公司研發中心總經理汪小華介紹,今年,新浦化學烯烴項目雖然才投產一年多,但銷售已突破50億元。在此帶動下,新浦化學今年進出口總量將達到150.52萬噸,進出口總金額將達到6.34億美元,相比2019年,進出口量增幅8%,進出口總額增幅41.83%。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情況下,新浦化學依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預計全年可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116億元,凈利潤10.3億元。“明年我們將有4個項目要落地,總投資80億元左右。十四五規劃里,新浦化學規劃投資260億元。目前園區,也在積極配合新浦發展,成立了新浦產業園的準備小組,在土地、規劃上提前謀劃。屆時,我們將達銷售近500億元、稅收近40億元的目標。”對未來發展,汪小華信心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