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不但要在‘知其貧’上全覆蓋、在‘知其所以貧’上勤研討,更要在‘助脫貧、防返貧’上下苦功,穩定農村產業,發展致富項目,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河失鎮黨委書記張莉說。
定調子壓擔子 書記遍訪“知其貧” 2016年,河失鎮19個村(居)全部被確定為經濟薄弱村,其中李灣村、失迷巷居委會被定為省定經濟薄弱村。基礎差、底子薄,讓河失鎮脫貧攻堅的擔子顯得“沉甸甸”。面對壓力,該鎮黨委研究制定《河失鎮脫貧攻堅責任清單》《河失鎮脫貧攻堅問責辦法》等系列文件,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實行黨委主要負責人每半年遍訪一次經濟薄弱村、黨政負責人每年至少遍訪一次轄區內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及時了解和掌握“兩不愁三保障”基本情況,并由黨委主要負責人定期聽取遍訪情況匯報。 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分別于上、下半年逐村進行了走訪,逐村逐筆分析每一筆收入的到賬情況,并預估全年收入。針對可能不足的地方,因村制宜制定增收措施,確保經濟薄弱村持續穩定脫貧。通過專題召開遍訪工作會議,逐一聽取黨政負責人、分工鎮干、村(居)黨組織書記的遍訪情況匯報,對發現的問題現場交辦,會后由鎮紀委、扶貧辦及時跟蹤整改進度,確保所有問題閉環銷號。目前,河失鎮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入戶道路均硬質化,全部接通自來水、生活用電,室內外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鎮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全面實現脫貧目標。
想點子鋪路子 造血強肌“助脫貧” 2016年以來,河失鎮對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實行分類施策,對符合五保、低保條件的,做到應保盡保,對處于脫貧邊緣或有返貧風險的低收入農戶實行提標保障,確保無返貧。對有勞動能力的一般貧困戶,“一戶一策”,因戶而宜,通過介紹就業、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有效措施增加農戶收入,助力100多人實現脫貧。為防止低收入農戶對政策理解不夠透徹,掛鉤負責人到片、到村、到戶培訓、逐戶過堂,向低收入農戶宣傳扶貧政策并張貼政策清單和月度收入情況一覽表,既加深幫扶責任人對被幫扶戶的情況了解,又提升低收入農戶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滿意度,增進了幫扶責任人和農戶的溝通與理解。 2017年和2019年,河失鎮先后在鎮工業集聚區內新建一期、二期標房,共1.8萬多平方米,產權面積分配至各村(居),2017年至2019年累計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11.5萬元。2019年利用空閑地實行管護種植經費補貼,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1萬元。創新增長模式,拓寬增收渠道,在三軍村試點,利用土地確權的成果,將集體經濟田、公用田實行流轉發包,增加集體收入。在劉官村實行宅基地有償使用試點,該村收取宅基地有償使用費1.1萬元。2020年19個村(居)經營性總收入預計765萬元以上,增幅6%左右,為全鎮所有經濟薄弱村穩定脫貧、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搭臺子結對子 預警處置“防返貧” “有了理發店,全家生計有著落了。”多年前,西蕩村羅盛得了重病,花光積蓄還負債累累,由于不能干重體力活,2016年被村里列為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羅盛病情好轉后,村兩委看他本人有理發手藝,便幫著開了一家理發店,由村承擔每年1000元的房租費用,并免費安裝了自來水。靠著這間理發店,羅盛平均每月可以增加收入1200元。“經過幾年的努力,不僅村里28戶低收入戶全部脫貧,而且村里通過閑置資源開發利用,集體經營性收入越過了35萬元‘摘帽’線,達到40多萬元,甩掉了‘窮帽子’。”西蕩村黨總支書記常建軍介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河失鎮黨委高度重視防貧返貧監測工作,成立動態監測工作組,每月召開相關科室、各村(居)工作例會,及時掌握一手資料,研判風險,對可能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立即采取臨時救助、社會救助等措施,堅決杜絕和防范經濟薄弱村與低收入戶返貧、邊緣戶致貧;把每月15日確定為幫扶責任人“固定走訪日”,相關人員進村入戶,實地查看幫扶對象的“兩不愁三保障”及水電路接通情況,尋求發展新路,扶上馬再送一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