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泰興市首批10宗470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首批成交地塊用途涵蓋工業、商業服務用地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泰州市龍洋木業有限公司和江蘇寶能集團兩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此次分別獲得242畝、180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保證了項目落地建設。
“長期以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必須先被征收為國有建設用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般只能拿到一次性征地補償,之后便不再是土地的所有權人。”泰興市市長張坤介紹,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改革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且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仍是土地的所有權人,入市凈收益和以后再轉讓的增值收益也相應歸當地農民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樣既拓寬了重大項目用地渠道,又可以讓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更長遠和穩定的土地收益。” 以位于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的龍洋木業為例,作為一家高成長性企業,其高檔板式智能家具擴建項目雖然年初就列入泰州市“三比一提升”重大項目考核,但受土地征收政策調整、收緊的影響,用地遲遲得不到落實。此次,借助改革試點,這家企業獲得242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將投資10.5億元,擴大高檔板式智能家具生產規模,項目竣工投產后,年開票銷售和稅收有望翻一番。同樣,位于泰興市虹橋工業園區的江蘇寶能綠色智能裝配式建筑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投資約16.9億元,此次也獲得180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保證了項目開工建設。這兩個項目雖然用地較大,但這242畝、180畝土地所有權不變,當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除享受此次入市凈收益外,還享有更長遠和穩定的土地增值收益。
目前,泰興已有43宗1093.6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江蘇土地市場網上公開掛牌,宗數和面積均創下全省改革試點縣(市)之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原則上應當采用公開交易方式確定土地使用權人,并不得用于商品房開發建設。農民從集體土地入市中取得的直接性補償收益與國有土地征收保持基本一致,入市凈收益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統一管理,主要用于集體經濟增收項目、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等公益事項,也可以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孫紅東介紹,入市前還必須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且公示無異議。 “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是保障重大項目落地的快速突破口。”泰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興國希望泰興市抓住關鍵,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改革,建立健全與國有建設用地“同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機制,為全市、全省面上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