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村道寬闊平坦,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休閑廣場綠意依然,孩子們嬉戲,老人們嘮嗑……在江蘇泰興姚王鎮新星村,時光沉淀出鄉村的淳美與從容,演繹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走進新星村,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少數民族之家、殘疾人蘇馨家園等錯落有致。這些變化,凝聚著新星村黨總支書記朱雄虎的辛勞和汗水。
“我的初心使命,就是為村民謀幸福” 朱雄虎是土生土長的新星村人,也是村里的能人。2003年8月,朱雄虎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這一干就是17年。昔日的新星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滿地亂飛的垃圾,到了夜晚伸手不見五指,村里的幾座大橋破舊……“我的初心使命,就是為村民謀幸福。”上任伊始,朱雄虎便與干部群眾一起改變新星村臟亂差的面貌,個人帶頭捐款10000元,在能人和企業家的幫助下,先后鋪設硬質化水泥道路35000米,新建電灌站13座、生產交通橋8座、硬質水渠25000米,完成公共綠化20000多平方米,安裝路燈620盞……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實現了“喝干凈水、走平坦路、住舒適房、居生態村”的美好愿望。“選個好書記,小康有奔頭!”村民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美起來的新星村,還要富起來” “只要你為老百姓辦實事,大家就一定會信任你,只要大家信任,就能干成實事。”朱雄虎很珍惜新星村父老鄉親對他的信任和期待,不等不靠,下好了“三著妙棋”。充分發揮交通便捷優勢,多渠道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泰久星減速機、泰康生物制藥、明偉石材等7家企業入駐新星村,及時幫助做好招工服務,吸納村民家門口就業。成立合作社、組建公司,變勞動力“剩余包袱”為“財富資本”,由村規范運作,統一管理,抱團式發展,既開拓了村民的增收途徑,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林業、種養加工和服務業,推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引進能人建起了花卉苗木基地、蔬菜大棚和葡萄、草莓生態園。“這些企業用工,60%是本村村民,年均從企業獲得報酬4.5萬元。其中,優先安置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28戶30人,占村總低收入農戶的40%。”朱雄虎介紹,新星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03年的3.2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51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0.8萬元增長到2.9萬元。
“有這樣一位書記,是我們的福氣” “多年來,劉金花像女兒一般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和老伴!”87歲的漢族大爺朱宏章激動地說。他和老伴是一對空巢老人。每天早上10點,苗族婦女、少數民族聯絡員劉金花都送來“敲門服務”,詢問身體情況,幫忙打掃家庭衛生;有時,上門理發、送飯等。新星村屬于漢、回、彝、白、壯、土家、傣等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共有少數民族8個39人。近年來,該村成立了少數民族之家和“民族一家親”志愿服務隊,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全村各族群眾的心連接起來,貼得更緊了。“有這樣一位書記,是我們的福氣啊!”白族婦女耗慶花豎起大拇指說。為豐富各族村民的文化生活,朱雄虎倡議修建了文化長廊,選取《道德經》和《孝經》人文典故,繪制“二十四孝圖”“內經圖”等,以形象的繪圖手法和鮮明的文字說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一以貫之,接續奮斗,小康路上不停步,團結帶領全村人民,共同譜寫好新星村鄉村振興新篇章!”朱雄虎表示。近年來,新星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抗震減災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林業綠化示范村、江蘇省民族工作“紅石榴家園”示范村等。朱雄虎先后獲評泰州市“我最喜愛的共產黨員”、泰興市優秀共產黨員、泰興市助殘先進個人、先進基層黨組織書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