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伍,軍魂入骨,一聲“到”,一生到。無論是身著戎裝保家衛國,還是脫下軍裝,退役軍人在各條戰線上都書寫著精彩篇章,用行動踐行著“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錚錚誓言。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講好優秀退役軍人故事,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選出18名“最美退役軍人”和2個“最美退役軍人”集體,聯合發布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這些閃亮的名字中,就有一位泰興人——何健忠。

何健忠,男,漢族,1959年6月生,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人,中共黨員,現任中國郵政江蘇省泰興市分公司江平路支局局長。
1978年入伍,1982年退役后當郵遞員,1997年任郵政支局長。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志愿者,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二屆人大以來連續8次當選為主席團成員。
當兵磨礪精神,一生敬奉軍魂。作為特級英雄楊根思的家鄉人,無論是身在軍營還是回鄉工作,何建忠始終秉持老兵素質,把忠誠、責任和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論人生志向,他眼光向上,抬頭踢正步,勇于攀登;談具體工作,他扎根基層,俯首積跬步,行穩致遠。平凡崗位上,他步步為營,干出了成績,也贏得了榮譽。

累足成步,賽出實績
1978年12月,何健忠入伍,成為86185部隊74中隊5分隊空軍地勤無線電專業兵的一員。離開家鄉前,他騎車來到楊根思烈士紀念祠——楊根思烈士陵園的前身,瞻仰英雄,溫習楊根思“三個不相信”誓詞。第一天穿上軍裝,新兵交流思想,他的開場白是:“我來自革命老區黃橋,來自楊根思的家鄉,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雷鋒式的好戰士。”在學員隊學習期間,他刻苦學習理論知識,每天堅持參加義務勞動,結業時被評為優秀學員。當兵四年,他年年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所維護的無線電設備未出任何故障,所維護飛機在機務大隊被評為樣板戰機。
1982年何健忠復員回鄉,任郵遞員。電話普及前,寫信寄信是人們遠距離交流的主要手段,加之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文化思潮不斷涌現,報紙、雜志進入全盛期,這一時期郵遞員格外忙碌。每天拂曉前何健忠就要到單位分揀信函報刊,天亮后騎著載重自行車穿行于大街小巷,把封封信函、份份報刊送到人們手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雖枯燥,意義卻不小,何健忠給自己定下目標,確保“三無”:無差錯,無遺漏,無投訴。他真的做到了。他的盡責盡職,百姓看在眼里,領導也看在眼里。終于,15年后他被委以重任,擔任市郵局江平路支局長。
上任伊始他面臨的現實是:支局郵政業務、儲蓄業績均處于全市倒數。困難再大,絕無退路,何健忠給自己和手下立下規矩,做到“三不”:不抱怨,不退縮,不服輸。從哪里入手?從學雷鋒、貼心服務開始。他的“6838”尋呼機成了“郵政110”:“只要您呼6838,剩下的事我來辦。”一旦呼叫,有求必應:幫老人跑腿、交各種費用、充煤氣、送病人孕婦入院、幫親人在外的老人辦喪事……15年,他累計服務5萬多人次。此外,不等呼叫他也會主動登門,上任三個月跑遍全市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推廣郵政業務,推銷服務模式。苦心人,天不負,何健忠的貼心服務,助推本單位業務進入全盛期:連續12年蟬聯全市郵政支局第一,2008年郵儲余額躍居全省支局第一。這一年,他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舉步生風,馬不停蹄
成了全國人大代表的何健忠更忙了。有多忙?僅以近兩年為例。
2019年,在干好本職工作、業績突出的前提下,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天天履職,每天至少用兩小時接待群眾來訪,處理群眾來信。這一年他提交建議12件,其中《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機構監管體系的建議》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為年度重點督辦建議。兩會結束后,他在全國各地作兩會精神傳達報告70多場。
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每月在全國各地義務作報告傳達兩會精神近10場,每年提交代表建議13件,每份建議都得到國務院的肯定,這些早已成為何健忠的工作常態。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何健忠帶領“江平路支局黨員突擊隊”奮戰在防疫情、保生產一線。疫情緩解后,他一邊抓郵政生產,一邊為復工、復產、復市奔忙。江蘇興隆興業集團在湖北省南漳縣有多個項目,大量物資急需發往工地。何健忠主動上門,介紹疫情期間中國郵政寄遞不中斷的案例,承諾免費上門打包。3月5日,何健忠一行來到該企業,從下午忙到深夜,為160多箱物資打包,第二天一早安排6輛郵車發貨,3天內全部妥投。他還多次到當地工信局、衛健委、企業走訪,獲悉不少企業對復工要求理解有偏差,根據防疫標準,編印《復工須知》傳單免費發放,陪企業負責人四處溝通,協調辦理相關手續。在其幫助下,兩月之內10余家企業順利復工。
寸步不離,情牽民意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何健忠始終把傾聽民意、服務民生作為重中之重,而消除貧困,則是最讓他牽腸掛肚的大事。
早在2013年,何健忠就借助覆蓋城鄉的郵政網絡,幫助檢察院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宣傳,成功建設了“預防郵路”,此項工作三次被寫入最高檢工作報告。借鑒“預防郵路”建設經驗,何健忠推動打造“精準扶貧”e郵路,在全國建成33.8萬個“郵樂購”農村電商服務站,為農民致富貢獻郵政力量。
“網民朋友們,這個叫牛心菜,絕對是綠色食品,可以生吃。我給大家嘗試一下。嗯,很甜,好吃!”2020年4月14日,何健忠當起直播帶貨的網紅。泰興市分界鎮騰興村有200畝牛心甘藍菜,其中66畝為低收入戶所種,受疫情影響,銷售不暢。而一旦滯銷,已脫貧的低收入戶很可能再次返貧。獲此消息,何健忠主動入村當主播,拍攝視頻在多家電商平臺推廣,不久就有上海客商訂貨80余噸。至4月底,200多噸牛心甘藍菜基本售罄。疫情期間何健忠通過郵政分銷平臺和社會推介,為當地農民代言蘿卜、雞蛋、蘋果、糧油等農副產品,挽回經濟損失60多萬元。說起郵政扶貧,何健忠功不可沒。2016年他所提《關于利用發展郵政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精準致富的建議》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批轉,隨后國務院扶貧辦將中國郵政納入國務院精準扶貧15家成員單位之一,要求中國郵政到2020年建成50萬個郵樂購站點,實現自有網點對貧困縣全覆蓋。

2019年4月在廈門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培訓期間,何健忠得知全國人大機關在內蒙幫扶兩個旗,那里的幼兒教育基礎薄弱,而泰興是教育之鄉,有優質教育資源,兩下對照,有了主意。回泰興后他主動聯系省級示范園--泰興市育紅幼兒園,多次溝通協調,達成幫扶察右前旗幼兒園協議,從師資互派交流到一對一幫扶貧困生,逐一落實。當年7月21日他又帶隊赴察右前旗實地考察,并帶去13萬元捐款及書籍等。
2019年12月26日,何健忠去山西省汾西縣作報告,了解到汾西是革命老區和國家級扶貧開發縣,有特產玉露香梨,梨合作社擔負著全縣386戶1044人的脫貧重任。因銷路不好,果農豐收不增收,香梨長期存于冷庫。何健忠當即決定,無論如何在春節前把梨賣掉,讓果農過個好年。掌握第一手情況后,他立即向郵政集團電商局匯報,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支持,將玉露香梨放到郵樂網上售賣;隨后向山西郵政、江蘇郵政求助,線上、線下齊銷。這還不算,他又調動自己的人脈,向家鄉各界推銷香梨。裝梨的大貨車到泰興后,白天不能進市內,晚上9點方能駛入。何健忠下班后早早來到約定地點,幫助卸梨。等幾個單位的梨卸完,已是第二天凌晨。經多方努力,二十天內共售香梨10多萬公斤。2020年1月21日,汾西縣人民政府特地向何健忠發來感謝信。
除了預防郵路、“精準扶貧”e郵路,何健忠牽頭打造“公益郵路”,推動解決了全國50萬名“事實孤兒”的生活保障問題;創新打造“擁軍郵路”,為軍人軍屬、困難退役軍人幫扶問題提供解決新路徑。
昂首闊步,志在千里
2018年5月18日,何健忠所在的郵政支局迎來高光時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吉炳軒來開展專題調研。參觀“何健忠勞模創新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之后,吉炳軒動情地說:“何健忠同志工作的場所和權限比我想象的小得多,但他的貢獻比我想象的大得多,工作的成效比我想象的高得多。”

屬于何健忠的高光時刻,遠不止這一次。
2010年4月,何健忠獲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何健忠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屬于奉獻者、奮斗者的榮耀,遠不止這一回。
2015年3月7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前接見代表時,何健忠向總理匯報:“郵政在按照您的要求,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為精準扶貧多做工作。”總理說:“好!好!好!”總理接著說:“農民是真正的弱勢群體,你們要為農民多想、多干、多做。”
2016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第一次會議前,何健忠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郵政開展預防郵路建設和精準扶貧的有關情況,習近平肯定道:“你們所做的這兩項工作與中央是同步的。郵政又做了兩件有意義的事情。”
士兵、郵遞員、郵政支局局長、全國勞模、人大代表,無論角色怎樣轉換,何健忠始終堅信,老兵精神不能丟——忠于職守,勤于工作,甘于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