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村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體察民情民意、完善為民服務、增進民生福祉。關鍵是持續做好點點滴滴的實事,不斷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干部作風的轉變!”泰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濱江鎮黨委書記蔣益公表示。
“還是這樣省事,微信預約,回村一次就能辦好!”日前,在外地打工的焦某來到泰興市濱江鎮過船村村委會,憑著外地社保繳費證明,幾分鐘就辦好了失業保險返還手續。原來,前段時間,焦某在村生產小組微信群內咨詢相關手續后,村干部很快就作了回復,雙方隨即約定了線下辦理時間。 過船村2003年開始動遷,隨著泰興經濟開發區不斷發展,村里絕大多數村民已到鎮安置小區或城里購房居住,再加上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剩下少數老弱婦孺“留守”。該村黨總支書記張金桂介紹,面對“空心化”帶來的管理服務難題,村兩委在優化提升面對面服務管理的同時,巧妙運用微信搭起“網上家園”,以線上政策宣傳、咨詢服務、公開村務、暢敘鄉情等,讓村民們離村不離心、黨員流動不“流失”,讓鄉愁跨越時空而“香甜”。近年來,該村先后獲評泰州市衛生村、文明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閑田發包+集體股份,讓在外村民也分到“紅” 據介紹,過船村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剩下4個小組的150戶、600人正在動遷簽約,兩個月后也將搬遷到位。人遷田不荒。有的已征用土地還可種上一熟或兩熟作物,而村民往返好幾里回村種田,十分不便。針對這一實際,過船村將這些田地收回,平整后統一發包給種養大戶,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利于秸稈“雙禁”,減少了秸稈清運費用,改善了村莊環境。僅此,一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近40萬元。資產增值有道,“紅利”惠之于民。2019年,過船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3萬元,今年定下的目標是95萬元。該村計劃投入40多萬元,在村民動遷相對集中安置小區——濱河新村,新建200平方米的“陽光”宴會廳,為周邊村民提供紅白喜事服務,同時為園區企業配送快餐。目前,“陽光”宴會廳建設進入招投標程序,建成后,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 近三年,過船村先后拿出30多萬元,用于村莊環境整治。其中,整治河道4.4公里,同步實施河坡清雜綠化,并落實河長制,實行長效管護。在讓村民享受舒心家園的同時,村里又拿出部分資金,為全村1024名60歲以上老人免費辦理意外傷害保險,讓老人們過上安心生活。為了讓動遷后的村集體資產增值,目前,該村已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市場化手段,實行規范運作,每年核算收益,并在村提留用于公益事業建設基礎上,將按股份分配“紅利”到村民。
服務“線上+線下”,讓村民有“家”的歸屬 組織生活不斷檔,黨員離村不離黨。針對動遷后黨員、群眾居住分散、距離遠、往返集中不便的實際,過船村建立“先鋒E家”微信群,及時發送學習資料,并對在村老年黨員送學上門。每月固定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在村周邊黨員回村參加。每年七一前夕,上門慰問60歲以上老黨員。對困難黨員,及時資助慰問。此外,成立黨員義工隊,幫助村里化解矛盾糾紛。自6月份起,黨員黨性考核證啟用,村黨總支將相關內容拍傳到“先鋒E家”微信群,由在外黨員填報信息和佐證資料,再派專人先代為填寫,待年底他們返鄉后,再簽字確認,一并實施年度考核。 “身處最基層,做好群眾服務,最為關鍵。尤其對我們這個村而言,只有切切實實為村民謀福利、辦實事、解難題,才能讓他們有獲得感、有‘家’的歸屬感,讓魂牽鄉愁化為甜蜜幸福。”張金桂介紹,對于服務群眾事項,村里事先在村組微信群告知、提醒,實行預約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省卻了村民來回奔跑不便。村民關切什么,村里就辦好什么。及時將村務公開于三資管理平臺,讓村民無論在哪兒都能通過手機或網絡知曉村大小事情、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每個生產小組建立微信群,及時在群里宣傳涉農政策、法律法規等,特別是農民失地養老保險政策和辦理手續。鄉村文藝是鄉愁的寄托,更是過船村弘揚風尚、服務群眾的“走心”載體。村里定期組織文化惠民巡演,富有時代特征、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贏得村民叫好。將閱讀文章、書單和道德建設微視頻、文明實踐要求等,發到村組微信群,組織開展“全民閱讀”“空中道德講堂”活動,并就地就近參加文明實踐活動。
“空心村”扶貧不“空心”,小康路上一個不落 村民楊某生患冠心病、需常年服藥,女婿因交通意外去世,在企業打工的女兒除了負擔一家5口人,還要照顧單身的叔叔。去年,其妻子又出交通事故,接著外孫因病赴外地手術,讓這個本就不堪重負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后,除了幫助其外孫辦理低保,鎮掛鉤幫扶負責人、村干部帶頭并發動在村企業老板捐款,共資助9000余元。 就業是致富之源。針對周邊企業多、村莊留守人員少的實際,近年來,該村對于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戶,除了推薦到周邊企業就業外,還安排參與村莊保潔、秸稈雙禁、零星雜工等公益性崗位,先后惠及7人。
村民周某華的兒子身患重殘、常年臥床,兒媳婦出走,孫子上大學。村里不僅安排周某華夫婦參與村“六位一體”管護,一年增加收入1.6萬元,還為其孫子辦理低保手續,發動一位私企老板資助上學,直至完成大學學業。同時,市、鎮掛鉤幫扶負責人逢年過節,都帶上款物上門看望慰問,激勵孩子刻苦學習、健康成長。因戶制宜、因人施策,過船村大力推進精準扶貧,讓小康路上一戶不漏、一人不落。至目前,全村13戶29人低收入村民全部實現脫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