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播一結束,全鎮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如期舉行。”江蘇泰興濱江鎮副鎮長曹濟兵介紹,近年來,濱江鎮以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為目標,以學習型組織創建和社區教育工作為抓手,“黨委領導、社區推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在全鎮營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濃厚氛圍,扎實推進全面小康建設。

固陣地,建制度。泰興市濱江鎮建成8000平方米的社區教育中心,多功能報告廳、標準培訓教室、數字化教室等配置齊全,為各類培訓學習活動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社區教育中心圖書室、閱覽室面向社會全部免費開放,34個行政村均建有市級居民學校,其中16個村已創建成省級標準化居民學校,洋思村、蔣港村、長溝村、仁壽村等12個村分別申報并通過了省級合格居民學校。鎮社區教育中心通過信息網絡,即時將培訓圖片、農情信息、農家科技、生活小常識等內容上網發布,便于村民學習,各村居逐步建立完善社區教育工作章程、崗位責任制度、例會制度、各專業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等,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學習活動井井有條。“在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中,我們村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與居民學校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學、講、用、比、賽等方法,把村民組織起來,活動固化起來,興趣調動起來。”殷石村黨總支書記石巖表示。

添內容,活形式。按照“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結合安置小區人口密集的實際,濱江鎮立足社區抓培訓,2019年以來開展家教知識培訓2520人,開展創業培訓850余人次,開辦人口教育知識培訓1000多人次。同時,扎實開展科普宣傳進村進企進校園活動,新增規上企業科協組織4家,2家企業被省科協評為優秀科協組織。如今,老年學校開辦了健身舞蹈培訓班,使轄區內老年人有所學更有所樂,社會效益明顯。“安置區人口密集,社區教育中心的建立,讓老年人唱歌作畫重拾愛好,中青年在崗培訓‘充電’,娃娃與爸媽體驗親子活動……從蹣跚學步到耋耄之年,大家在家門口就獲益良多。”居民學校代表李婷說。

重實際,求實效。“由于我們‘區鎮合一’的特殊體制,失地農民比較多,再加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機械化和科學種田,農村勞動力富余現象比較明顯。”社區教育中心石國祥介紹,濱江鎮社區教育中心緊密與鎮為民服務中心、團委、婦聯配合,發揮“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功能,組織開展剩余勞動力創業培訓和上崗培訓,如農民創業培訓、職業農民培訓、高級電焊工培訓、建筑裝潢培訓等。近年來,成功向鎮內外轉移勞力49047人次,上崗率達98%。隨著新農村建設迅猛發展,濱江鎮把理論與實際、課堂與田頭、技術與應用緊密結合,32個村居開展的農村實用新技術培訓,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2019年以來參培人員達13000多人次,全鎮共涌現出185戶科技示范戶,40名致富骨干,30名創業帶頭人,全鎮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1655畝,雙彭村被評為“江蘇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聯楊小雜糧示范基地正式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