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你上午帶幾個人到西江中溝附近,把雜草和枯枝清一下。我再去經濟林那邊看一下,看看大家割灌除雜撫育情況,你們抓緊落實。”一大早,剛在村里巡查一圈下來的周建中,就打電話給村內環境管護人員,落實當日的工作任務。周建中是江蘇泰興濱江鎮西江村黨總支書記,作為村級林長,如今,他每天多了一個巡查村內林木的工作。
碧水蕩漾樹成蔭,林海蔥郁美如畫。如今的西江村,空氣清新,滿眼綠意,“房在林中、人在綠中”的景象隨處可見。“自從開始巡查林木后,感覺到擔子更重了、壓力更大了,但環境的改變也更明顯了。”周建中說,生態環境的“蝶變”,干部群眾看在眼里,愛綠護綠的意識普遍增強。4年前,西江村還是全鎮的經濟薄弱村,到了2019年年底,集體經營性收入已達72.58萬元。“村集體收入上來了,但環境還是沒多大變化,樹木‘年年栽,年年少’等一些不文明現象侵蝕著全村的‘肌理’。”周建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林長制的“東風”讓他看到了希望。“以我們村為例,目前,全村共有林木2萬多棵,覆蓋28條河道和4條主要村道。我們還對專職管護人員進行了重新整合和篩選,按照統一巡護裝備、統一巡護職責、統一管理制度、統一考核獎懲要求進行了規范,明確了每名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責任區域,干部群眾育林護林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周建中說。
“最大的變化就是鎮村黨政一把手有了責任和壓力,過去一人管、一個部門管,現在大家管,群策群力。”濱江鎮農業農村局季新紅介紹,過去,從護綠到管綠,從用綠到活綠,都是林業部門“單打獨斗”,現在鎮村兩級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林長”。全鎮林業綠化覆蓋率達到25%,31個村、4個社區、2個場圃都有“林長”,鎮級明確了16個“林長”,形成了“鎮村林長+護林員”的組織架構,“一林一木、一園一坡”都有“林長”管理,織密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護林網絡。
自林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泰興市圍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目標任務,下發了《泰興市林長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泰興市市級林長制會議制度》《泰興市林長制督查巡查制度》《泰興市林長制信息公開制度》和《泰興市林長制考核評價辦法》。推進林長制向縱深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全市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正在實現有機統一。“全市市鎮村三級林長563個,明確了管護區域和管護責任。今年,全市新增成片造林6823.95畝,更新完善農田林網25000畝、四旁植樹50萬株。”泰興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袁覺介紹。 這邊一些游人在林中漫步;那邊伴隨著“咔嚓咔嚓”聲,幾位攝影愛好者按下了快門。“別看這里地方不大,但每到夜晚,周邊不少村民都會來這散步,休息日,來村里休閑的人就更多了。等苗木都成長起來了,也能給村里增加不少的收入。”說起如今的鳥語花香、林間溪流,周建中滿臉的驕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