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一束菊花、道一聲問候、捐一疊史料、發一套郵票……昨天,楊根思烈士犧牲70周年紀念日,楊根思生前老戰友,楊根思家鄉干群、退役軍人,紛紛開展多形式的紀念緬懷活動,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致敬。
老戰友珍貴史料贈英雄家鄉 “老連長,我來看您了。”楊根思烈士陵園“楊根思烈士衣冠冢”前,90歲高齡的楊德盛手捧鮮花,熱淚盈眶,言語哽咽。 楊德盛,楊根思生前老戰友。原泰縣人,解放上海時與楊根思相識,被楊根思稱作“小老鄉”。1950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楊德盛與楊根思并肩作戰。至今,老人依然記得老連長留給他的最后一句話“別給我丟臉,別當孬種啊!” 老連長生前的照顧和囑托,令楊德盛此生難忘。60多年來,楊德盛一直尋訪老連長生前遺物,關注著老連長家鄉的發展。 這是楊德盛第九次來到楊根思烈士陵園。“這是連長進京拍的一張圖。”“連長生前穿42碼的鞋,衣冠冢里的遺物均是連長入朝前留下的。”參觀著陵園里的陳列,老連長的音容笑貌立馬浮現在楊德盛眼前。 雖然這些年沒有搜集到多少老連長的遺物,但這次楊德盛依然帶著自己珍藏多年、從抗美援朝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美制迫擊炮照明彈、60mm炮彈炸藥桶,捐贈給陵園。老人說,“當時這些武器已經很先進了,可是依然戰勝不了我們鋼鐵般的意志。希望下一代更好地弘揚革命先烈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 當天,向英雄家鄉捐贈史料的還有楊根思生前戰友張左一,他是楊根思所在部隊宣傳干事。為紀念戰友楊根思犧牲40周年,1988年,60歲的張左一以王昊同名小說《楊根思》為基礎,多方尋訪楊根思生前戰友,歷時兩年四個月,五次修改定稿拍攝電視劇《楊根思》,還原再現最真實的楊根思。此次他的兒子張夷將電視劇母帶、手稿一并捐贈出來。
紀念郵票定格英雄光輝一生 英雄遠去,精神長存。閃亮的“八一軍徽”、醒目的“三個不相信”錚錚誓言,當天,200套《英雄楊根思》紀念郵票首發。 這套郵票是融合珍貴史料圖片和郵票資源,特意為紀念楊根思烈士犧牲七十周年個性化設計的郵票,收錄了楊根思烈士肖像、雕塑、紀念館、烈士榮譽等珍貴照片,全面介紹了英雄楊根思的生平事跡,記錄了社會各界對英雄精神的深切緬懷,并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領先蘇中·融入蘇南、環境宜人·綠色發展、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繼往開來·砥礪前行五個篇章,多層次多角度展現英雄光榮一生,以及家鄉人民在英雄“三個不相信”精神的指導引領下,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的奮斗故事。
小小郵票,方寸之間定格了英雄光輝的一生。摩挲著郵票,與楊根思生前同在一個軍團的老戰士劉石安感慨萬千,“我一定要珍藏這套郵票,將郵票帶回去展示給更多的人看。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讓大家牢記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精神,進一步發揚楊根思英勇頑強的作風,為國家的強大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郵政集團泰興市分公司城區分局局長、江平路支局支局長何健忠,也是一名退役軍人。他說,通過郵票發行紀念傳播英雄精神非常有意義。無論什么崗位、什么身份,只要努力踐行“三個不相信”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群眾線上線下同步追思英烈 鮮花慰英靈,誓言訴衷情。一大早,家住根思鄉根思村的周德利就早早地來到楊根思烈士陵園前,看著一波波前來祭掃的人群,他為身在英雄的家鄉而自豪。 “楊根思犧牲那年,正好我出生,我是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的。”今年70歲的周德利告訴記者,現在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他經常會帶著家人到陵園里看看、轉轉,教育子女好好珍惜,努力學習,將英雄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早在兩個月前,在根思小學上5年級的劉雨菲就參與了學校組織的楊根思烈士紀念籌備活動,獻花、祭掃,唱響少年先鋒隊隊歌,劉雨菲表現得非常認真、積極。她說,長大了也要當英雄,做一名醫生,守護健康,不畏艱險,為生命逆行。 打開電腦,點點鼠標,在電腦或手機上親手做個花籃,同樣能向特級英雄楊根思致敬。這些天,雖然不能趕到現場祭掃,不少市民紛紛通過宣傳部門和有關媒體開設的“致敬楊根思”網上平臺開展獻花活動。“70年我們從未忘卻,無論在何時、何地,英雄的精神刻骨銘心,只要心懷赤誠,網絡獻花一樣能表達我們對英雄的敬意。”這些天在上海出差的市民高德國說。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有近2萬人通過網絡獻花致敬楊根思烈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