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9 日,泰興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戶籍窗口,53 歲的戶籍民警朱筱樂拿出信封,將新辦身份證和戶口本寄給正在南通打工的濤濤(化名)。33 年前,5 歲的濤濤在家門口被人抱走。作為泰興知名尋親 " 達人 ",朱筱樂多年來幫助其家人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朱筱樂以及眾多志愿者幫助下,如今濤濤和失散 33 年的親人團聚。除了是一名戶籍民警,朱筱樂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 " 老樂在線尋親 " 創辦人,從 2018 年 3 月至今年 10 月底,944 天內他已累計幫 375 人找到家。
2 年多幫 375 人找到家 1987 年 4 月 2 日,對于泰興人鞠東生夫婦來說,那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那一天,他們 5 歲的兒子濤濤在家門口被人抱走。33 年來,他們從未放棄尋子,在思念與尋找中艱難度日。 " 濤濤,你在哪兒?媽媽一直在等你,等你回家 ……" 當年濤濤丟失的事在整個泰興引起了轟動,多年來,朱筱樂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尋親。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在全國多庫交叉比對中發現,徐州睢寧 38 歲男子邱某鵬,與泰興市黃橋鎮鞠東生夫婦血樣盲比比中,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存在著親屬血緣關系。 得到消息的朱筱樂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鞠東生夫婦,隨后又幫他們聯絡徐州警方,最終促成了親人團聚。
隨后,朱筱樂又加班加點幫濤濤辦理新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得知他在南通打工,請假回來一趟不容易,朱筱樂主動提出,用郵寄的方式將證件交到濤濤手上。"33 年了,孩子也希望能夠早點拿到新的證件,看到他們親人團聚,我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自朱筱樂創辦 " 老樂在線尋親 " 平臺以來,無論是老人走失,還是小孩離家出走,又或是失蹤數十年的親人,只要遇到求助,朱筱樂都會免費幫助發布 " 尋親啟事 "。從 2018 年 3 月到今年 10 月底,944 天已累計幫 375 人找到家,平均 2 天多就能夠成功尋找到人。 籌集資金發放 " 防走失黃手環 "
一次次幫助尋人,朱筱樂發現,老年人走失的數量占到 80% 以上,而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患有阿爾茲海默癥。 " 這些患病老人什么都不記得,到了馬路上就只知道一直往前走。" 朱筱樂說,有的老人甚至走了幾天上百公里,如果遇到好心人報警還好,而一些老人誤入河道的,甚至會失去生命。 如果老人身上有顯著的標識,不就可以第一時間聯系到家人嗎? 想到就做,朱筱樂隨即籌款,制作了一批 " 老樂在線尋親 " 黃手環,手環上有一個二維碼,里面錄入了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緊急聯系人方式,每個手環都印有唯一編號。這樣帶著手環的老人即使走失,熱心市民發現后,只要掃描二維碼輸入編號,就能第一時間聯系到家屬。 據了解,第一批黃手環出來后很受歡迎,200 多個幾天內就被領光,而這批手環防走失的作用也很明顯。" 曾經有一個領了我們手環的老人走失,半小時不到就有熱心市民撥打電話,將老人送到了家。" 看到效果明顯,朱筱樂又加量制作了 200 多個黃手環,面向更大范圍免費發放。" 看到小手環發揮了大作用,而且關鍵時候能救命,心里就覺得這錢花的值。" 志愿者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尋親讓朱筱樂成了圈里的名人,身邊也聚集起一批熱心公益的志愿者。 朱筱樂仍清楚的記得,最早從事公益時只有十幾個志愿者,現在 " 老樂在線尋親 " 愛心群成員已超過了 600 人。 丁金玉就是其中一名特殊的志愿者,他的父親丁長江小時候在泰州市福利院被抱養。30 年來,他曾三次到泰州尋親,不過都沒有能如愿。 似乎是冥冥中的召喚,女兒丁金玉嫁到了泰興,無意中認識了老樂于是向他求助。 朱筱樂得知情況后,與志愿者們一起行動,前往福利院尋找當年老職工,隨后又到公安部門幫丁長江采集 DNA。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年 9 月找到了丁長江失散 60 多年的兄長。
通過這件事,丁金玉主動報名成為了一名老樂尋親志愿者。" 作為一名尋親家屬,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人分離的痛苦,也希望作為志愿者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教師、工人、出租車司機、飯店老板 …… 如今,尋親志愿者已經發展到 600 多人,他們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一旦接到尋親信息,就如同一個機器運作起來。 朱筱樂說,只要社會有需要,他將把這項公益事業一直做下去。 ( 受訪者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