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沿著興泰華庭小區道路前行,不少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小孩們相互嬉鬧,不時傳出陣陣笑聲,內部道路、公共區域的環境也異常整潔。一位剛抽完煙的中年男士將煙頭丟在地上踩熄后,又撿起來,投入垃圾桶內。“我們小區以前是問題小區,臟亂差是常態,鄰里糾紛也經常發生。可現在,小區環境變好了,鄰里也和諧了,這都是業委會的功勞。”與以往滿口抱怨不同,現在的業主提起小區管理都贊不絕口。
“這小區在當初建的時候也算比較高檔的,可后來隨著物業的撤出,小區內部設施破損不說,垃圾更是隨處可見,處理起來,特別頭疼。”在這住了多年的陳大爺說起變化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為破解小區治理之困,去年,小區開始籌建業委會。“起初,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居民不理解業委會有什么作用,甚至反對成立業委會。”陳大爺坦言,成立前夕,小區屬地的姚王鎮不少工作人員一直在給居民們做工作,讓他們認識到有業委會的好處。如今,居民們對小區業委會成員的信任感不斷增強,不少住戶已經形成“有事找業委會”的觀念,原來的“問題小區”如今也“人情味”十足。
去年以來,為切實解決小區存在的管理缺位、環境不整潔等突出問題,有效緩解各類社會矛盾,姚王鎮黨委以興泰華庭、塞納公館、朝陽安置區為試點,積極推進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化運行,全力解決小區居民關注的難點、痛點、堵點,積極打造人民滿意的小區良治善治新樣板。“興泰華庭小區的管理是我們比較重視的,所以我們從機關和社區抽調黨員成立專門工作組,全天候負責小區的治理整頓。工作組進駐興泰華庭小區后,共梳理6個方面80多條問題,并逐條整改銷號。”該鎮黨委書記潘明榮介紹,一系列難題的有效解決,凝聚了民心,為業委會選舉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隨后,工作組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宣傳動員,征求民意,保障每一名業主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指導各小區自下而上推薦、醞釀、綜合考察,特別是對群眾認可的黨員、社區“兩委”成員,優先推薦參加業委會競選,并且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開展業主委員會選舉,做到程序一個不省、要求一點不松,確保新業委會的產生過程合法、結果有效。

業委會成立后,工作組又幫著考察物業公司、制定服務標準、組織環境整治、開展進場交接。興泰華庭小區物業公司進場以來,小區安全保衛、環境衛生、設施維保等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特別是在年初的疫情防控中,物業公司與社區干部一起,對住戶和流動人員進行登記管理,保障了小區居民的健康安全,得到多數業主認可。社區黨組織牽頭,聯合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動員轄區內其他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探索建立“3+N”多元議事制度,定期開展重大事項決策和矛盾調處,多方聯動回應居民訴求。通過“3+N”議事制度,小區拖欠電費、消防設施不達標、電梯維保不及時等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除做好業委會成立工作之外,姚王鎮朝陽村還將朝陽小區和皇家水岸小區分別劃分為兩個網格,選優配強網格長、網格員和樓棟長,以“樓”和“格”為單位,變被動應付、被動服務管理為主動發現、主動解決、主動服務管理,提升小區服務水平和服務品質。“形成‘社區-網格-樓棟’的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有利于精細管理、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責任落實,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矛盾在網中解決,政策在網中落實’的全覆蓋式服務。”潘明榮說,為達到“組織建到小區,服務沉到家門,事情辦到心坎”的治理目標,該鎮根據小區網格劃分情況、黨員分布情況,調整黨組織設置,實現建成小區黨組織全覆蓋。東陽社區在興泰華庭小區成立了黨支部,朝陽村將原蔡郭支部和前營支部黨員重新整合,在安置區內根據不同的樓棟劃分黨小組,理順黨員組織關系。

現在,通過用好黨建這枚“繡花針”,姚王鎮穿起了小區治理千條線,筑牢了社區治理“紅色堡壘”,彰顯了真情服務“紅色力量”。興泰華庭小區的垃圾,每天早晚都有人清理了;塞納公館小區消防通道上,有了整齊的標線;朝陽安置小區,有保安來回巡邏了……每天,這幾個小區的居民都會發現,身邊的環境越來越美,日子也越過越舒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