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泰興市以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導向,從基層治理與服務的機構、隊伍、職能以及民生需求、工作基礎等實際出發,扎實推進基層治理網格化,網格工作實體化,取得明顯成效。 推進機構實體化,領導管理抓到位。今年以來,泰興市積極推進社會治理與服務相關機構、職能、人員整合,提高了事件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將“12345”政務服務熱線、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市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整合設立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實行一個部門管治理。同時,根據鄉鎮(街道)“三整合”改革,設立鄉鎮(街道)綜合指揮中心、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將28個部門熱線電話整合進“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統一由“12345”一個號碼面向社會受理群眾訴求,實行一個號碼管受理。“12345”受理的事件(含110非警務事項)與網格員通過“蘇格通”上報的事件,統一由市級中心一個平臺集中受理、扎口管理,實行一個平臺管處置,按照“一臺受理、二級分撥、三層處置、反饋銷號”事件處置流程,實現閉環運作。 今年來,泰興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牽頭鄉鎮(街道)、有關部門累計協調處置影響社會穩定、涉及重大民生問題225件。 推進隊伍實職化,日常工作抓到人。泰興大力加強網格治理隊伍建設,明確每個城鄉社區黨組織書記任網格長,能熟練操作電腦、智能手機等辦公通訊設備的優秀城鄉社區干部或后備干部擔任網格員,機關部門下派到社區的協輔人員擔任網格化信息管理員,“三官一律”、鄉鎮(街道)分工到社區的干部擔任網格指導員,同時聘請網格內的“五老人員”“兩代表一委員”、鄉賢能人擔任網格志愿者,建立了由網格長領銜、網格員負責、網格信息管理員協助、網格指導員輔導、網格志愿者參與的“1+4”網格隊伍體系。 本著“尊重基層實際、突出治理服務”的原則,制定《泰興市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職責清單》,突出了網格長組織領導、網格員發現上報問題、信息管理員系統運維、網格指導員專業培訓、網格志愿者參與服務的主要職責,保證了網格各類力量知其職、履其職、盡其職。 今年以來,泰興市348名網格長、1186名網格員緊緊圍繞職責清單履行職責,共發現上報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界址劃分等各類矛盾糾紛15825起,協助調解15817起;通過省“蘇格通”系統推送、簽收事件數據共36萬條,群眾對網格員服務管理工作滿意率89.67%。 推進保障實質化,健全機制抓到底。為讓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泰興市不斷強化保障機制建設,確保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高質量。 根據網格員網格巡查走訪機制要求,日常巡查要做到“八必訪六必報”和“五清五明”,即困難家庭、重點上訪人員、殘疾人和精神病人、矛盾糾紛當事人、空巢孤寡失助老人、涉邪涉毒人員、重點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解教人員“八必訪”;不穩定因素、安全隱患、違章建筑、環境污染問題、外來流動人員、公共設施損壞等重點事項“六必報”,做到房屋性質底數清,人員結構情況明;網格人頭底數清,重點人員情況明;企業單位底數清,重點場所情況明;公共設施底數清,日常維護情況明;家長里短底數清,利益訴求情況明。 網格長(員)積分考核機制,大大激發了網格長(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服務管理水平。泰興市對網格員落實了每月500元補貼,實行積分考核、按月發放。設定基礎業務100分,從系統登錄運用、巡查走訪服務、事件流轉處置、宣傳發動群眾等四個方面明確主要任務、積分標準;設定獎勵加分100分,分別從社會治安方面、消防及安全生產方面、環境保護方面、重大事件方面、其他方面等五個方面,明確獎勵情形和積分標準。同時明確了懲處減分情形和減分標準。網格長考核積分按本社區網格員的平均得分計算。同時,市財政按每個城鄉社區7000元標準落實網格工作經費,由市級中心統籌安排。 此外,泰興市還健全了社會穩定研判機制、協商會辦機制、網格事項準入機制、承辦代辦服務機制等長效機制,促進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各項工作的落地見效。 推進治理實效化,品牌打造抓到“格”。泰興市堅持網上與網下相結合,以網格為單元,積極開展“一網一品牌、一格一特色”“網格品牌塑造提升”行動,著力探索符合實際、務實管用、富有實效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機制、新舉措、新載體,取得了明顯成效,進一步做強做實了社會治理網格,全市信訪總量、矛盾糾紛、民事訴訟、治安問題大幅下降。 按照“組織領導接地氣、治理服務進網格、改進方式促善治”的工作思路,結合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創新打造“網格+”治理模式,推出了網格“微自治”、矛盾糾紛調解“三會合一”、道德評議會、“警網融合”工作站、黨建紅網格、網格睦鄰點、“1+4”社區服務聯盟等網格治理品牌。在全市開展以“建立網格微信群、設立網格公示牌、發送網格聯系卡、集中入戶宣傳、開展‘泰平安’大聯防”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群眾對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知曉率、滿意度明顯提高。濱江鎮仁壽村通過發動群眾繪仁壽村標、立仁壽精神、講仁壽故事,開展曬家風、講家風、傳家風、賽家風活動,推行“七個一”網格工作法,形成了鄉村情感治理仁壽模式;元竹鎮積極搭建群眾公開平等對話、協商解決訴求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