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江灘,外遷工廠,清挖污泥,構建尾水涵養濕地,補綠造林……泰興打出“綠色生態”組合拳,在24公里江岸線上“留白”12公里建造長江生態濕地與綠色廊道,并在附近配套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濱江污水處理廠尾水涵養濕地,讓長江岸線重現勃勃生機。
回憶起長江岸線環境治理前的情景,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博士王永平表示,這里船廠多、化工廠多,不僅有大小違建侵占江岸,而且污水廠處理后的尾水直排長江,嚴重影響長江生態。2018年6月,生態環境部網站曝光的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違規堆放污泥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而污泥問題的曝出,其實是遺留多年的環保舊賬。 2016年以來,泰興市重點實施了江灘清理和環境整治,先后拆除規劃范圍內的6家小船廠、23個魚塘、53座建筑物和構筑物。2018年以來,泰興市共關停拆除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小化工、小電鍍企業20多家。總投資約6.2億元,北起洋思港、南近六圩港,劃出了一條全長約12公里的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
泰興市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工程按照綠地、濕地、林地共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景觀效益結合的要求,采取了堤外理坡、理水,退漁還濕,“高灘建設林帶,低灘栽植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復江灘濕地風貌。堤頂按照百年一遇防洪要求拓寬改造。堤內50米植樹造林,形成生態林帶,并適當增加了適合百姓休閑的小型游園。廊道工程總計恢復濕地3000畝、造林1200畝。2019年10月,泰興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就在綠樹環繞的江堤上成功舉行,讓曾經“近水不親水”的長江江堤變成了市民可以“近水親水”的生態賽道。
針對生態環境部曝光的污泥問題,泰興自2018年6月18日起,采用壓濾和固化工藝對污泥進行脫水預處理,采取電廠摻燒和危廢填埋的方式進行規范處置,并在濱江污泥堆存原址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基地內規劃面積約23畝,不僅設置了生態警示墻、科普展示走廊,還把原有的三個污泥堆放點建成三個生態涵養池,加強生態保護的警示教育作用。 與此同時,為徹底改變污水廠尾水直排長江的問題,泰興投資1.1億元建設泰興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尾水凈化生態濕地。尾水凈化生態濕地工程應用“單元濕地”概念,擁有生物氧化塘、垂直潛流濕地、水平潛流濕地、清水涵養塘等,通過優化組合不同的“單元”濕地模塊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王永平介紹,如今處理后尾水經過地下管道往江岸內遷3公里,經過生態濕地處理后通過河道再排入長江,大大減少了進入長江的污染物。“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是劣五類水標準,經過濕地凈化后可達到四類水標準”,王永平說,現在我們在這片尾水涵養濕地中已經看到了棲息的水鳥,有力證實了涵養濕地的生態修復效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