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的重中之重,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泰興市根思鄉,作為全市唯一一個鄉,更是將本項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從鄉機關到各行政村,從黨員干部到普通群眾,齊心協力打好這項環境整治攻堅戰。 把握“知”與“行”,做環境整治的開拓者。明代王陽明認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當前工作。環境整治這項工作,從黑臭河道治理到旱廁整治、從露天糞坑改造到莊臺十亂治理,我們作為基層的黨員干部,了解政策是前提,落腳在“行”上才是重點。這個“行”,分為很兩種,一是我行,我能做到,就是要求我們帶著必勝的信念去行動;二是我行動,我去做,就是要求我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不推三阻四,堅決擁護國家的政策。我們工作在基層,生長在基層,我們清楚的了解有很多現有狀況都是過去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留下的,需要去改造,短時間內讓群眾去理解和支持十分困難,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基層干部要富有開拓精神,去宣傳政策并將之貫徹執行,最終我們一定能勝利的開拓這塊“荒地”。 把握“變”與“通”,做環境整治的踐行者。“思則變,變則通”,在環境整治的過程中,要學會多方位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旱廁改造是目前村莊環境整治中最大的難題,解決這項難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早在1931年,大學教授周谷成說過一句不雅不俗的話“我夢想中的未來中國首要之條件便是:人人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旱廁帶來的不僅僅是蚊蟲的叮咬,更是細菌的滋生、寄生蟲的聚集。對于工作難以實施的,并不能依靠蠻力去解決,也不能用基層的老一套做法,僅僅是尋找其子女耐心解讀政策最終達到做通工作的目的。我們基層干部要利用村里的大喇叭、張貼畫報、舉報講座等多種形式去宣傳旱廁的害處,讓群眾自發的去摒棄。抓好“變”則能使得該項工作“通”,成為該項工作最好的踐行者。 把握“勤”與“實”,做環境整治的守護者。萬事開頭難,對于基層而言,農村環境整治這項工作,如何進行長效管護,這是一個難題。解決這項難題就需要我們基層干部勤入戶、實工作,每周下村入戶走一走,查擺出的問題要把解決方案落到實處。可以說,農村環境整治一時間難以讓很多年歲已高的群眾去理解,但是這就像是計劃生育一樣,一代人難以理解,但是下一代人卻享受著這一政策帶來的紅利。在基層,我們唯有用自己的勤勞和篤實來工作,扮演好我們守護者的形象,守護好前面的工作成效,讓村莊環境整治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