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些關于未成年人新聞報道時,總是會注意觀察未成年人身后的家長是什么樣的姿態處世。
看著看著總會發現一些問題所在,不以事實為依據,捕風捉影,不從自身找問題,大肆渲染,孩子如果有知,大概會再次掩面而泣。
尤記得小時候,我的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很多事情她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她沒有選擇用上一輩的方式來教育我,而是買書學習,研究如何教育孩子。小時候任性,如果有些事情不如自己的意愿,就用扭頭跑出家門的方式。媽媽也不打我,只遠遠地拋出一句話:跑太遠的話,今天就不用回來了。最后,會乖乖回來,慢慢這種壞脾氣也改掉了,當然臉皮也逐漸厚起來了,無意中增強了心理素質。
那時她喜歡訂閱《莫愁》《故事會》等雜志,也不反對我看,會讓我閱讀,拓寬視野,即便上小學的那個年齡,很多還是看不太懂的,但從一些人物的報道里,總是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道理,再通過漫長歲月慢慢浸潤。
她對我的信任是通過重復的一些言語灌輸的:我相信你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好的,你是一個好孩子。那個時候照鏡子,我都很奇葩地對著鏡子說:你有一雙智慧的眼睛。
這種自信感持續的時間很久,以至于到了高手如云的重點高中后,即便成績沒有初中、小學時期好了,也從不垂頭喪氣,有同學還在背后提出疑問:她為什么那么自信。
擁有一個過硬的心理素質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真的挺重要的,陽光心態可以讓他勇敢面對很多事情。
因為時間會告訴他,曾經你以為多么大不了的事情,其實根本沒有什么。或者說得直白些,相對于以后會遇到的種種,真的不算什么。
還有,你真的不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避風港,有后盾,有精神支柱。有些年幼時看著似乎了不得的事情,真的是過眼云煙。
有什么比健健康康、好好活著更重要呢?
我們做不了滿分父母,但我們最起碼要做到與孩子保持溝通,關注他的心理狀態。我們還要深刻意識到,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是平平淡淡,平平庸庸地度過的,大放異彩,在各自領域里嶄露頭角的畢竟是少數。對于孩子并沒有必要苛責一些事情,我們為他護航,陪他成人非常重要。
有同事講過一個真實事情,自己的兩個鄰居,各自的孩子在不同軌道上成長,其中一個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另一個相對普通,到了兩人成家立業的年齡,優秀的那個孩子遇到了挫折,竟然自殺了,留下老夫妻二人以淚洗面。而普通的孩子則順順當當工作、結婚、生子,陪伴父母,一家人其樂融融。人生上半場,兩個孩子也許經常被拿來比較,而人生下半場,都不用比了。
我們做孩子和做父母的時候,都是一種修煉,真正用心用情了,才不負來人世一遭,飛速發展的當下社會,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也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總是沒有錯的,生活再茍且,活著才能乘風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