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結果引起了很大的熱度,公眾對于城市名次和分數有著很高的關注度,這也就表明公眾對于城市居住環境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將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城市榮譽的一個標準,讓文明城市的創建緊緊圍繞在促進民眾福祉,始終堅守為民初心,努力讓泰興建設成人民滿意的幸福家園。
創文明城市,需要加強宣傳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能看到,公交車上年輕人為老人和孕婦主動讓座,志愿者主動服務孤寡老人,朋友見面時相互間的主動問好;也能看到宣傳欄被損壞,交通標志牌被砸歪,宣傳單滿天飛……這些行為都影響著城市的環境,在自媒體時代,我們要充分利用“微泰興”、“智慧泰興”等平臺,對好的行為進行宣傳,對不良的舉措進行批評公示,引以為戒。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美稱,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讓群眾感受到一個和諧文明的城市氛圍。 創文明城市,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城市是否文明與群眾的幸福感息息相關,尤其是在醫療和教育方面。當前,我市資源分布不均勻,城鄉間差距也很大,特別是在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看病難、看病貴”的話題屢見不鮮,一些鄉鎮的教師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我們要加強道路建設,方便群眾出行;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先進設備;擴大政策扶持,吸引更多人才。同時,也要發展體育館、圖書館、文化館、公園等設施,從群眾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創文明城市,需要做到責任到人。市場監管人員、城市管理人員、社區網格員要加大整治行動,在交通秩序、市容環境、市場經營秩序、學校周邊環境、水環境、城鄉環境等方面落實責任,健全管理機制。工作人員需要深入一線,密切關注農貿市場,如四牌樓、荷花池等;走訪大型的超市,緊抓道路秩序,杜絕違規亂停現象。政府工作人員建立常態督查機制,要廣泛動員,全員參與,讓每一位市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創建工作。 當前,在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中,各地都開設“道德講堂”,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大力弘揚身邊正能量,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創建文明城市,就需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創建惠民,群眾才會以創建為榮,以創建為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