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根思鄉聚焦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依托全鄉產業發展優勢,鼓勵低收入戶就業創業激發內生動力,同時加大產業幫扶,加強政策兜底、內外兼“攻”,鞏固脫貧成果。
“以前是我自己用刀鍘草,現在用這個機器特別方便,天氣越來越冷,正是吃羊肉的好時節,市場上羊肉價格不低,我很有信心。” 11月3日上午,在根思鄉興許村,低收入農戶潘冬泉正在自家養殖場給羊喂食。村里最近幫助他購買的干草粉碎機也派上了用場,這讓腿腳不便的潘冬泉既省時又省力。
62歲的潘冬泉因為年輕時摔傷導致股骨頭壞死,一條腿殘疾,無法外出打工。2010年經人介紹,潘冬泉搞起了兔子養殖,結果那幾年兔子養殖形勢不好,虧損兩萬多元。鄉政府和村里的干部主動上門,結合他的家庭情況及自身發展養殖的意向,決定采取產業扶貧政策對其幫扶,并主動幫助他申請貸款。潘冬泉通過貼息貸款一萬元購買了9只山羊,開啟了養羊脫貧路。
“今年春天村里送了兩只羊給我,我現在養殖的還不多,明年還想再貸款擴大養殖面積。”——根思鄉興許村村民潘冬泉 鼓勵有一技之長的低收入戶依托扶貧優惠政策自我創業,通過自食其力增收脫貧,是根思鄉實現精準脫貧的根本之策。同時,利用全鄉螃蟹養殖、高效設施農業發展等優勢,加大與產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對接,幫助周邊群眾增加就業。目前,低收入農戶中有455戶586人正常就業、務工。
在位于根思鄉雙聯村的華欣源家庭農場內,低保戶葉石貫攪拌好飼料,飼喂雞、鵝。葉石貫介紹,他的家庭是“一戶多殘”,母親雙目失明,妻子智力障礙,自己因為患有腦積水時常會暈倒,家中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孩子需要照料,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村里找點零工做。在鄉村兩級的幫助下,他家被定為低保戶,村里提供打掃路面等公益崗位,再加上在農場打零工,一年可以有三萬元的收入。
華欣源家庭農場總共有24畝地,采取種養結合的模式,林下養雞養鵝,需要不少人工。雙聯村村干部們主動找上門,為貧困戶在農場工作牽線搭橋。 華欣源家庭農場負責人葉國華:“我這里收益還可以,村里一般貧困戶有10個人在我這邊打零工,平時打打雜、鋤鋤草、喂喂雞,既減輕了村里的負擔,又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脫貧攻堅舉措的精準度,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穩定度,增強脫貧攻堅月度監測情況的關注度,鞏固脫貧成果,努力使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根思鄉黨委委員副鄉長 王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