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這些重要論述擲地有聲,讓我感觸頗深。
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財政環境是營商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支撐,更是踐行“為人民理財、讓人民滿意”理念的根本要求。
當好政策“擴音器”,傳遞為民好聲音。政策紅利能否應知盡知、應享盡享,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標尺,政策入耳、入腦、入心是關鍵。我們必須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既當好政策的“傳聲筒”,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財政政策的關注點、財政改革的聚焦點,提高政策覆蓋率、知曉度;又當好政策的“擴音器”,注重運用客觀數據、生動實例等,不說官話、不打官腔,通過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氣的方式,增進群眾對政策的理解和認同。
當好企業“娘家人”,站穩為民服務崗。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我們既要站在政府部門的角度看企業,也要善于站在企業的角度看自身、看需求。聚焦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大力落實減稅降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財政貼息和金融支持政策,精簡優化業務流程,用心用情用力對市場主體“搭把手、拉一把”,讓企業放心經營、放手發展。嚴把涉企收費項目關,堅決杜絕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加大收費信息公開力度,實現“陽光”收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當好作風“護林員”,錘煉為民新形象。優化營商環境,作風是保障。我們要立足“服務態度零距離、服務方式零障礙、服務目標零缺憾”,帶頭深入開展調研,把工作部署帶下去,把意見建議帶上來,最終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見成效。不斷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廣范圍、多渠道推進政務公開,著力打破“信息孤島”,讓群眾辦事便利度不斷提升。保持“親清”政商關系,既在主動服務中體現“親”,更在恪守底線中體現“清”,深化法治財政理念與優化營商環境融合,推動構建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親企安企的輿論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貴在堅持、貴在深入。我們必須馳而不息推動優化營商環境走新更走心、走深更走實,在打造人民滿意的營商環境中書寫財政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