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近日,泰興市召開了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印發了《泰興市科技創新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按照“體現高度、形成標志、作出示范”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今后科技創新“路線圖”,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年新增國家級高企不少于40家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衡量經濟發展含金量的重要指標。至2019年,泰興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為17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為46.09%,高新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20.83%。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方式已不可持續,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以高企培育為重點,做強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成為泰興市當前和今后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
對此,泰興市集成整合和優化提升現行政策,提高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的支持力度,讓企業有明顯獲得感,釋放企業創新潛力,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大“小升高”專項行動力度,形成“篩選一批、培育一批、推薦一批、認定一批”的工作局面。對優質規上高企進行培大育強,加強在創新政策落實、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管理、設立地區總部、實施外資高端嫁接等方面的服務,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具有較強擴張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的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制造、技術優勢明顯、盈利能力強的行業單打冠軍企業。
根據《行動計劃》,泰興市力爭今后三年每年新增國家級高企不少于40家,到2022年底,有效期內高企總數達300家,在蘇中地區排名前移3-5名;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150家;培育10家左右省創新型企業和3-5家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力爭培育3家科技型上市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

量質并舉做優研發載體
創新載體是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的“硬核”支撐。“科技創新載體是集成產業、項目、配套和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的空間體。抓發展關鍵抓產業,抓產業重點抓項目,抓項目必須抓平臺。”泰興市科技局局長丁曉江說,當前,泰興市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做大做優創新平臺非常必要。
此次,《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泰興市將首先立足各園區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做優重大研發載體。按照“一產業一高端研發平臺”和“做優存量、控制總量”的原則,整合政府、高校、企業的優勢資源,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創新,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實驗室和孵化場所、中試基地,引領和支撐園區特色化、專業化創新發展。計劃至今年底,省級開發園區重大研發載體建有率達100%,并實現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雙到位”,到2022年底要確保實現研發成果和落地項目“雙見效”。
注重提升企業研發機構的數量和質量。推動企業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加快建立各級各類研發機構,計劃今年新增省級企業研發機構5家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90%;2022年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超80家,力爭實現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零”的突破。針對企業研發機構,建立重點聯系制度,強化跟蹤服務,“一企一策 ”協調解決培育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水平,力爭三年內,培育一批高水平、高層次、高質量的企業研發機構,列入省培育庫第一層次培育企業2家、第二層次培育企業5至8家。
支持企業針對技術瓶頸問題,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研制開發一批核心裝備和高新技術產品,搶占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到2022年,建有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的企業實現發明專利授權全覆蓋。

設立人才和資源集聚“創新特區”
激活創新“第一動力”,需要找準突破口。目前,我市科技創新的資源還不夠多,對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夠強,需要五指并攏,集中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項開拓創新,泰興市提出設立一個“創新特區”,聚焦創新鏈與人才鏈、產業鏈、資本鏈深度融合,以泰興高新區為主陣地,舉全市之力建設和打造。
泰興高新區將圍繞打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匯聚”“兩聚”發展目標和建設全市“創新特區”發展定位,承擔著搭建一流科創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要素,集成最優服務功能,引領全市更高層次參與全球創新合作的重要功能,市級層面專題研究出臺載體建設、封閉運營、科技金融、風險補償等扶持政策,加速高新區人才鏈、資本鏈、產業鏈、創新鏈分工協作不斷深化,打造一個集生產、研發、居住、消費、生態多功能于一體的人才匯聚高地、創新發展高地,搭建服務全市的公共技術服務、科技項目孵化、生活宜居配套設施、科技金融服務“四大平臺”,建設具有地區輻射力的新技術、新產業轉移中心。
其中,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根據全市科創資源集聚情況,結合產業實際,各鄉鎮、園區、企業優先在高新區內打造一批多主體共建、開放共享的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產業升級提供專業化的研發、檢測等服務。科技項目孵化基地,完成20萬平方米物理空間建設,為全市范圍內引進的科創型項目,提供開放式的科技成果孵化、加速、產業化全鏈條服務和載體空間。配套設施平臺,圍繞打造青年友好型園區的理念,構建功能齊全的生活空間,為全市創新創業青年人提供高質量的生活生態配套,形成高層次人才“生活科研在高新、事業發展在全市”的工作格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則充分發揮高新區國有公司主體作用,在用好蘇科貸、科技貸、過橋資金、融資擔保、融資租賃、智光創投等金融平臺的基礎上,創新科技金融手段,為全市科創企業提供資本要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