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農場主打水果套種,以四季采摘為特色。今年的葡萄又大又圓,每串都晶瑩飽滿,大家都說好!”桑木村淡雪采摘園任亞軍忍不住向客人介紹。近年來,江蘇泰興姚王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民通過成立家庭農場,探索家門口的新型發展模式,一批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目前,全鎮共有家庭農場31家。其中,創成省級家庭農場1家、泰州級示范家庭農場3家。
政策“一條龍”,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建設 姚王鎮位于泰興城郊,屬蘇中平原高沙土區,適合規模化稻麥兩熟種植。2015年,為解決農業生產方式粗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效益不高的問題,姚王鎮以培育高素質農民為抓手,在全鎮18個村(居)大力推行家庭農場建設,實行集中規模化種養殖,涌現出了以徐雄飛、凌榮華為代表的新生代家庭農場主。 “鎮上每年拿出20元/畝的扶持獎勵資金,用于家庭農場建設。另外,每年還拿出10元/畝的配套資金用于補貼集中育秧的農場主。凡是購買大型農業機械的,鎮上也按標準發放了補貼。”姚王鎮副鎮長王學軍介紹,“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農機服務,也是姚王服務家庭農場建設的重要途徑。”姚王鎮牽頭成立為農服務“城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現有各類服務機械近100臺套,其中大型拖拉機35臺套,插秧機30臺套,粉碎機60臺套,一體化條播機35臺套,為全鎮的農場主提供全流程服務,大大降低了家庭農場的生產成本,加快了姚王鎮農業全程社會化體系建設步伐。
著力“差異化”,精心培育特色家庭農場 以水蜜桃、草莓、火龍果等果品采摘為主的秋香家庭農場、琪琪生態園,瓜果飄香;主打科學化種植的千倉家庭農場、軍民家庭農場、飛海家庭農場,規模化農田阡陌縱橫;姚王鎮的千畝蟹稻田,以螃蟹養殖走出了一條特色家庭農場發展之路。
“這幾天每天都要下籠捕撈少量螃蟹,觀察螃蟹蛻殼百分比,再看螃蟹的肥度怎么樣。通過這幾天的觀察,整個塘口95%的螃蟹都已經脫完殼了,那我只需要做好最后幾天的育肥管理,就可以安心上市銷售了。”朱樹霞提起螃蟹養殖頭頭是道。以前,雄飛家庭農場一直從事的都是傳統稻麥兩熟的種植。經過考察發現,姚王鎮的水質適合養蟹。“把去年的一個塘,改造成了兩個,方便管理,風險也小一點。在水質方面,通過菌種來調理水質,然后再加水的時候,也會考慮氣溫的區別。”朱樹霞介紹,雄飛家庭農場通過改良技術、加強管理,養殖出的螃蟹個體大,肉質嫩,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銷售量都很可觀。今年,朱樹霞投建了冷庫,儲存更多的新鮮海魚,這樣能夠保證螃蟹不斷“口糧”。在姚王鎮農技服務中心的幫助下,更多的養殖戶加入了螃蟹養殖協會,學到更多技術和管理方法,把螃蟹養得更好。 鄉賢“再創業”,新生力量做強家庭農場 “據我了解,低收入家庭中,不少人雖然有打工的念頭,但大都不愿意出遠門。而家庭農場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平臺,既能幫助他們脫貧,又能解決農場用工難的問題。”千倉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夢哲介紹,2015年大學畢業后,選擇返鄉創業,創辦了泰興市千倉家庭農場后,共流轉土地652畝,涉及農戶數374戶。在村兩委和家人的支持下,家庭農場提供務工崗位,共吸納低收入農戶帶動就業500余人次。“一人富不算什么真本事,作為返鄉創業的新鄰居,我將發揮所能幫助老鄉們一起致富。同時,探索高效農業、立體套種,真正讓土地生金。”王夢哲介紹,千倉家庭農場建有540平方米的加工、倉儲中心,擁有烘干機4臺、大型拖拉機2臺、四輪自走式植保機2臺、裝載機1臺、三輪拖拉機1臺,并安裝了一套完整的大米加工設備。
“家庭農場是全鎮創業帶動扶貧的重要載體,我們將運用現代農業理念,指導扶持家庭農場做大做強做精,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破題、解題、答題,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姚王鎮黨委書記潘明榮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