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橋鎮黨委政府以“黃橋決戰”精神為指引,開拓創新“永不言敗”的新時期“黃橋決戰”精神,并將其貫穿至黃橋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黃橋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內,五保戶吳根泉正在羊舍內喂養山羊。前幾年,黃橋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進行了一次重新整合,吸收了南垈村35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加入其中,這也讓吳根泉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吳根泉:“合作社分紅每年有一千多元,再加上在打工工資每年有一萬多元,個人已完全實現脫貧。”

新增的35戶合作社成員資金由黃橋鎮扶貧專項 “基金池”統一出資,每戶800元購買4只羊羔,托養在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這種合作社加農戶的脫貧模式,不僅扶持了低收入戶,也推動了合作社加快發展壯大,實現了雙贏。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黃橋鎮干群一心,充分發揚“黃橋戰役”精神,堅持“靶向施策”,找準村級增收“金鑰匙”,打好脫貧致富“組合拳”。建設落實57個村在經濟開發區的標房,實現村集體穩定的標房租金收入953.5萬元;通過盤活利用集體資產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1041萬元;共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組織220個,增加村集體收入300萬元。到2019年底,全鎮3597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以及34個經濟薄弱村全部完成脫貧目標。
近年來,黃橋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創造就業的重要抓手,抓住省級經濟開發區獲批機遇,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6個,增加就業崗位3萬多個;大力發展古鎮旅游、紅色旅游、樂器文化旅游、生態休閑旅游,吸納就業5000多人;強化黃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建成“三個萬畝基地”,吸收3.2萬名農民就地就近就業。

走進惠爾信公司裝配車間,數米高的風力發電輪轂整齊排列,蔚為壯觀。工人們正圍著輪轂,忙著裝配。“這種是4兆瓦風力發電輪轂,剛剛過去的九月份,我們公司交付了40臺風力發電輪轂,創下歷史新高。”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裝配總監陳超介紹,目前產能達到一周10臺,比以前已經翻倍;在手訂單有300多臺,生產任務排到了2021年。

作為一家機械精加工企業,惠爾信在現有風電輪轂總成項目智能化制造的基礎上,新上兩條風電裝備智能生產流水線。憑借持續的科技創新和新品開發,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今年開票銷售將突破10億元大關。

公司副總經理葛雙建:“成立專門的研發團隊,公司在新品開發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至目前已經成功開發40多種新品,彌補了國外訂單的不足。”
近年來,黃橋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省級開發園區、南北跨區合作等優勢,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健康科技、現代裝備制造“兩鏈一聚”產業,在黃橋革命老區這片紅色沃土上,綻放出炫麗的現代產業之花。
去年7月,長虹三杰投資3億元建設的二期項目投產,今年公司又實施了三期項目。這么短的時間密集上馬新項目,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高倍率鋰電池領域成為一流品牌制造商。“三期建設完成以后,會增加鋰電池生產1G瓦時,為我們爭取更多客戶。”公司副總經理楊春松對公司發展前景很有信心,“在行業里面,我們目前排前三,爭取再用兩年做到第一。”

近年來,黃橋經濟開發區注重特色產業培育,重點打造“兩鏈一聚”產業,即以長虹三杰新能源為龍頭,圍繞高倍率鋰電全產業鏈項目,打造新能源產業鏈;以東圣食品為龍頭,圍繞功能性健康食品和功能性保健用品,打造生物科技產業鏈;以惠爾信、光科真空為基礎,圍繞高端風電裝備、工程機械兩大板塊,推進裝備制造產業集聚。“三駕馬車”齊驅,讓黃橋經濟開發區交出了喜人答卷,截至 8月份,黃橋經濟開發區工業開票銷售已超過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