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伴隨黃橋決戰的勝利,一曲膾炙人口的《黃橋燒餅歌》唱響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小小燒餅其貌不揚,由于蘊含了特殊的情感,賦予了獨特的內涵,因而成為江疏影泰興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續漢書》載,靈帝好胡餅。這大概是燒餅這一美食在中國較早的文字記載。經各地不斷改進,經過烘烤、芝麻助香的燒餅深受喜愛,成為中華大地經久不衰的美味。清袁枚《隨園食單》也說:把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而炙之。 一方水土養一方美食。黃橋一帶自宋就“麥谷釀酒、酒糟喂豬、豬糞堊田”,加之土質與氣候的因素,成就了燒餅所用面粉、芝麻、食用油等主要地產原料的品質,制作的燒餅自然帶有黃橋烙印的色正味香、酥脆可口。
燒餅的堿酵和烘烤也有講究。天冷要燙酵,天熱“雪花籽”(水少并略含干面),不冷不熱“老鼠噴沙”(水分稍多一點)。兌堿要因時而定,飄堿面起泡,反之則粘牙。燒餅入爐后要掌握火候,時間不到,夾生;時間久了,發焦。只有恰到好處,做出來的燒餅才色澤金黃,酵香撲鼻,美味可口。 介紹黃橋燒餅總會提到如皋縣太爺。清道光年間,如皋知縣路過黃橋時吃了一回燒餅,從此念念不忘,隔三差五派快馬到相距60里的黃橋購買燒餅,以飽口福。不知道這位爺離任后是怎么解決這一口饞癮的。 世界上戰爭與美食相互關照的例子很多,黃橋燒餅就是其中之一。1940年10月,東進抗日的新四軍與國民黨頑固派在黃橋地區展開決戰。在隆隆的槍炮聲中,黃橋人民紛紛行動起來,開展支前和勞軍活動。開明紳士朱履先不顧年邁,冒著槍林彈雨挨家挨戶動員群眾支前助戰,特別是做燒餅,從分工、制作、運輸及結算,都作了具體安排。全鎮18家磨坊、66家燒餅店日夜開工趕制燒餅,鎮外戰火紛飛、鎮內爐火通紅。群眾把做好的燒餅送到設在何氏宗祠的支前委員會,再由工抗會、商抗會送往前線。 黃橋決戰持續了整整四天四夜,黃橋人民每天給戰場上數千名新四軍戰士運送燒餅等熟食,再冒著生命危險,把傷員從戰場上運下來。為了能夠盡快將燒餅送到前線,在經過一度遭到國民黨頑軍火力封鎖的致富橋時,支前群眾不顧安危,想盡一切辦法從橋面匍匐過去、從河里泅渡過去。親眼目睹黃橋人民支前情景的頑軍33師師長孫啟人被俘后感慨地說,韓德勤戰前動員時奢談天時地利人和,只有實地感受才知道什么是人心向背。 面對如火如荼的支前場景,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文工人員十分感動,個個心潮澎湃,創作激情如潮水般涌出。由李增援作詞、章枚作曲的《黃橋燒餅歌》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并且伴隨著新四軍南征北戰成為戰地經典。 1949年,黃橋燒餅入選開國大典國宴。1952 年,毛主席在中南海品嘗黃橋燒餅時,邊吃邊對身旁的衛士長盛贊道:“黃橋燒餅好出名的”。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先生訪華時,周總理點名敲定的菜譜中就列有黃橋燒餅。葉飛、姬鵬飛、陳丕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返黃橋故地,都要嘗一嘗黃橋燒餅。1975年5月,黃橋決戰的指揮者粟裕重返黃橋,黃橋人民仍用黃橋燒餅盛情款待他,老將軍手捧燒餅,心情十分激動:“從黃橋燒餅我們看到了軍民的魚水深情,我們要繼續發揮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將軍逝世后,按照遺愿將部分骨灰安放在黃橋。 自上世紀 50 年代起,黃橋人就開始走向大江南北,開設黃橋燒餅店。1977年8月3日,顧寄南的散文《黃橋燒餅》在《人民日報》發表,之后該散文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80年代,隨著電影《黃橋決戰》在全國的播映,大量反映黃橋決戰的小說、散文、詩歌見諸報端,黃橋燒餅更是名聲大噪。1983年黃橋燒餅榮獲江蘇省名特優產品稱號。此后,黃橋燒餅的銷量越來越大,店鋪越來越多,名聲越來越響。
|






2001年10月,泰興市黃橋燒餅協會成立,進一步弘揚歷史文化、規范行業管理、開拓經營市場、推進產業發展。2001年11月,泰興市黃橋鎮舉辦首屆“中國·黃橋燒餅節”,之后于2004年9月、2010年9月、2016年12月又分別舉辦了三屆。活動期間,舉行產業發展研討會、燒餅質量評比、燒餅暨特色小吃展銷、旅游推介等多項活動,燒餅制作大師現場獻藝,邀請餐飲、面點等有關專家、學者就燒餅的質量標準、制作工藝、保鮮包裝、貯存運輸、市場管理等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同時將飲食文化與黃橋古鎮旅游開發有機結合,人們在品嘗不同口味燒餅的同時,還能領略到千年古鎮風采。
經過傳承與發展,如今的黃橋燒餅相比以前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做法也越來越考究。2003年黃橋燒餅被中國烹飪協會評定為“中華名小吃”,2003年至2010 年連年榮獲“江蘇省食品博覽會”金獎,2009年燒餅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 年被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年在“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暨2013 江蘇國際餐飲博覽會”上榮獲“天下第一餅”美名,2016 年,被授予“中華第一餅”榮譽稱號。黃橋燒餅店遍布全國各地,專營店超過 1000 家。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一首《黃橋燒餅歌》、七十年代全國中學語文課本中一篇《黃橋燒餅》散文、八十年代在全國各地放映的一部《黃橋決戰》電影,再到本世紀舉辦的四屆黃橋燒餅節,黃橋燒餅的文化積淀愈加深厚,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繁榮和發展。這可以說是80年前那場決戰的意外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