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相對薄弱的村莊,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我們探索運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在鞏固完善糧食種管收一條龍的同時,適度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江蘇泰興廣陵鎮曹市村黨總支書記周金蘭介紹,曹市村是傳統的農業大村。三年來,該村用工業化理念、市場化手段,運作糧食種植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土里刨金”的發展之路。2019年,曹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3.2萬元,全村人均收入達22170元。
集中+分散,讓多數村民“穩定增收” 做活土地文章,讓土地增值增效是實現強村富民現實可行的途徑。曹市村村集體經濟薄弱,可利用資產不多,同時青壯年外出務工多、種地的少。2018年,村兩委一班人反復調研,并結合本村實際,村干部出征掛帥,流轉村民土地1500畝,成立糧食種植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在保證農戶土地租金的同時,鼓勵村民打工,鼓勵發展了3家家庭農場。合作社由理事會管理,市場化運作,“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三年來,曹市村完成了泵站、硬質水渠、田間道路維修、新建,逐年購置育秧機、收割機、無人機等大型農業機械,建設了機庫、糧庫、烘干房等,先后投入680多萬元。
合作社經營過程中,農忙時節,村兩委一班人騰出時間,主動承擔了駕駛運輸拖拉機、插秧機、育秧機,維修機械等工作,開源節流;日常,田間按點工計算、按面積承包、按時間結算,所有用工支出一律打卡到農戶,筆筆清爽。65歲的村民毛國富夫妻倆患病,在村里安排下,毛國富到合作社的糧倉從事打掃衛生以及日常看護工作,靠著穩定的收入實現脫貧。去年底,合作社注冊了“艷紅”家庭農場,打響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據統計,近年來,曹市村糧田每畝穩定增收350元。
整合+盤活,讓邊角隙地長出“綠色銀行” 寸土寸金,用經濟眼光才能“生金“。曹市村統籌全村資源,盤活邊角土地。2016年合作社專門邀請揚州大學農學院專家對土壤進行“會診”,結果表明該村適合栽植梨樹。當年,村里辟出60畝整合后的土地作為試驗基地,栽植梨樹苗木。2019年,試驗取得成功,短短幾周時間,種植的“蘇翠1號”香梨被各家超市訂購一空,每畝產值達2800多元。隨后,村里又擴栽了120畝梨樹。前不久,上海華聯超市聞訊而來,簽訂了30噸收購訂單。在此基礎之上,曹市村今年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又將上升到一個全新的臺階。
基礎+提升,讓小康路“多姿多彩” 曾幾何時,路不通、出行難,限制了曹市人的視野,更束縛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腳步。讓鄉親們走出泥濘,必須先修路!該村多方籌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同時發動本村能人捐款,修筑了16條水泥路,累計47公里,實現了全村路道硬質化。“原來下個小雨,出門都要穿膠鞋,現在好了,下大雨路上都沒有積水。”一條條寬闊的鄉村路道,讓鄉親們看到了“大路越走越寬闊”的新希望。 如今,曹市村正通過糧食種植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內聯外引,吸引能人返鄉創業,投身二三產業,做大做強。“下一步,我們將在農產品銷售和加工上,下功夫、求特色、創品牌,延長產業鏈,讓現代農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曹市村黨總支書記周金蘭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