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蘇泰興曲霞鎮,過去三三兩兩的河邊路旁違章建筑不見了,健康公園、健身廣場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光彩奪目,一張張群眾的笑臉回應著農村公共空間治理以來的“成績單”。 收回的個人侵占資產上生出了“金雞蛋”,盤活的閑置空間讓村集體經濟鼓起了“錢袋子”。“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曲霞鎮黨委書記劉新明介紹,全鎮通過梳理資源、疏通產業、聚焦整治等一系列措施,讓沉睡的農村生產要素“活”起來,讓閑置低效的資源資產“用”起來,達到了村莊環境“美”起來、集體經濟“強”起來的效果,有效提升了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摸排清理,把空間精準“騰出來” “摸清家底、收回資源,是開展公共空間治理的前提。”劉新明說,為了全面掌握公共空間存在和使用情況,曲霞鎮堅持“村自查、經服中心測算、鎮核查、群眾監督”原則,按照道路空間、河道空間、村莊空間等類型,實施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五個步驟”,對集體資產、資源清查盤存,實地勘察和拍照,對債權債務合同、協議逐筆核實,登記造冊,上報備案,同時建立動態信息庫,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此基礎上,加大清理整頓力度,對于被個人長期占用的村集體資產、資源,理清來龍去脈,敢于頂真碰硬、限時無償清退;對于占用公共空間亂搭亂建的現象,做好政策宣傳和思想疏導,限時自拆或由鎮村幫拆;對于合同簽訂、履行不規范的情況,及時與承租人協商,廢止不合時宜的合同,重新調整制定。截至目前,全鎮已收回被個人侵占多年的村組房屋資產4處4540平方米,清理盤活閑置宅基地4萬多平方米,拆除河岸兩側違建3818平方米,調整制定歷史遺留合同3個。 挖掘潛能,把空間有效“用起來” 在曲霞鎮丁橋村原丁橋小學內,標準鋼結構廠房正在加緊施工。這所小學已經閑置7年,雜草叢生、房屋破舊,不僅占用了村里的空間,而且影響了村容村貌。今年上半年,在公共空間治理過程中,丁橋村引進在外能人回鄉創業,盤活了這一閑置資源。“廠房占地5畝,總投資接近2000萬,預計年底前就能建成投產,將成為我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新希望。”丁橋村黨總支書記張毅笑著說。曲霞鎮對回收、清理、整治出來的公共空間不斷加大開發力度,資產、資源統一公開發包,激發本地能人、招引外地能人,建設家庭農場、標房、康養中心,發展設施農業,促進了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拓寬和維修硬質水泥路道路、平整和填塞溝塘共計11.14萬平方米,新建綠化節點66578平方米,深入推進小游園、小公園、公益性公墓等工程建設。全鎮通過利用收回的公共資產資源空間,實現村集體年增收23.35萬元。 建章立制,把空間長效“管起來” “村里主動找到我,讓我將公共空間治理情況全程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群眾監督,責任重大!”肖榨村的鄉賢楊虎被聘為村里的治理監督信息員后,一直充滿干勁。為增強公共空間治理工作的透明度、規范化,曲霞鎮著力加強日常監督、拓展監督渠道,通過村務公開、親情廉線等形式,將組級資產資源的基本情況、利用情況、處置情況及時公開,每個村還聘請3到5名鄉賢擔任監督信息員。此外,為構建農村公共空間治理長效機制,曲霞鎮進一步完善臺賬登記制度,制定管護處置制度,出臺了《曲霞鎮集體資金投資工程項目發包管理辦法》,要求村組公共空間的處置、發包、租賃等必須經過村兩委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各村法律顧問把關并出具反饋意見書,登錄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臺公開發包等環節,做到應進必進,實現常管長效。 “下一步,我們繼續以建設泰興南部小明珠為目標,持續推進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打好環境整治美化、集體收入增加、富民產業壯大的鄉村振興組合拳,建好畫里鄉村,留住夢里鄉愁。”劉新明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