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靚麗的底色。今年是文明城市創建的總評年、大考年,江蘇泰興以惠民、利民、為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推出城市治理八大專項整治行動和十二項長效管理機制,實施了一項項便民之舉、利民之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更接地氣更有溫度,市民生活質量、城市氣質顏值顯著提升。以文惠民,群眾樂在臉上 “老王,吃過飯我們一起到社區看演出呀,剛剛社區微信群里發了公告,今天晚上7點,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有演出,歌舞、雜技、快板、說唱……節目多呢!”泰興市濟川街道國慶二村社區老黨員李正和邀請老哥們一起看創建演出。
文明城市創建不僅是泰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務,更是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身邊事。為提高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積極性,市創建辦成立創建文藝宣傳隊,圍繞創建文明城市應知應會、《泰州市文明行為條例》、市民“新十不”行為規范、“八大專項整治行動”等,創作了《美麗家園》《伴文明新曲 樹文明新風》《文明創建靠大家》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走進濟川街道15個社區巡回演出,將創建舉措、文明知識等送到居民家門口,營造了良好的共享共建共情氛圍。“隨著創建文藝進社區活動的深入人心,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更豐富了,小區里的歡笑多了,糾紛明顯少了,鄰里關系更和諧了,市民的文明素質也在耳濡目染中不斷提升。”泰興市濟川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建武說。 整治利民,群眾甜在心里 文明城市創建就是要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年以來,泰興市聚焦群眾反映最強烈、矛盾最突出的違建,集中力量對120個重點小區及老舊小區違章建筑、私搭亂建、亂圈亂占、毀綠占綠等進行集中清理,向違建要空間,填補城市發展的民生短板。截至目前,共拆除占用公共部位違章搭建859起、27979平方米,清理各類堆放雜物共計200余噸。對“拆”出來的寶貴空間,堅持全域“一盤棋”,統籌規劃,即拆即綠、即拆即美,缺什么補什么,利用騰退的空間增綠添景,建成公共綠地239處,新增綠化面積3877平方米,不斷補齊城市建設管理短板。
“自從看到新聞報道電動車充電爆炸的視頻后,看到小區‘飛線充電’現象,總覺得心里不踏實。這次集中整治,社區增設了可容納500多個充電點位,從根本上消除了‘飛線充電’安全隱患。”家住水木清華小區居民徐靜說。治理“飛線充電”的關鍵,在于解決居民停放在車棚的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泰興市住建局、發改委、工信局建立整治機制,按照一個小區“一張圖”“一個改造方案”“一個改造清單”的要求,聯合社區網格員對60個小區私拉亂接電線充電現象進行整體摸排,并征求各社區、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居民的意見建議,選址增設充電樁、充電棚,安裝充電插口,從源頭管控,為轄區居民解決了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既方便了居民充電、停車,又為轄區增添了一道安全的“防火墻”,受到了廣大居民的稱贊。 創建為民,群眾美在日常 每晚8點,鑫泰路與張陳路交界處的健身點已經“滿員”。與普通的健身器材不同,這批鍛煉器材上的智能顯示屏會自動點亮實時顯示運動數據。自從投入使用以來,這里已然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不少人“慕名而來”。截至目前,泰興市已建成以仙鶴灣公園、龍河灣公園的健身步道、襟江廣場、五里墩社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等“10分鐘健身圈”620多處,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體育健身服務,更好地滿足社區群眾的健身需求。
居民小區是一個城市的基本單元,小區宜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為了提升無物管小區的宜居程度,泰興市住建局聯合濟川街道創新開展“黨建+物業”的“紅色物業”治理模式,以社區服務分中心為依托,成立4家公辦物業公司,為無物管小區兜底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推動無物管小區逐步向物管小區轉化,目前已有12個無物管小區實現轉變。積極打造“五分鐘便民服務圈”,推出老年人日間照料、親子樂園、閱讀分享等特色服務項目,建成200多個樓道文化區和睦鄰點,285支志愿服務隊常年活躍在各居民小區,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環境整治、衛生健康、閱讀推廣等志愿服務活動。
“我們這是個老小區,20多年了,以前樓道里的墻面都比較陳舊,到處是小廣告,整體感覺臟亂差,物業公司成立后,對樓道重新進行了粉飾,還布置了家風家訓公益廣告,一進來就感覺亮堂堂的。”鴻福苑小區丁建峰感慨。“樓道‘花臉’變‘白臉’,充電“飛線”改電樁,文化惠民身邊演,老舊小區換新顏。”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身邊變化,老百姓看在眼里、掛在嘴邊、暖在心頭,日子越過越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