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人文薈萃、明賢輩出,這里通江達海、五味俱全,地道小吃,讓人垂涎三尺。近日,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聚焦泰興市黃橋古鎮(zhèn),領略文人風骨,體驗非遺美味。《跟著書本去旅行》是央視科教頻道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jié)目。節(jié)目以中小學課本和經(jīng)典名著為線索,引導觀眾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走近源遠流長的文化古跡,身臨其境觸摸歷史、感知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此次系列專題片名為《泰州的詩畫韻味》,共8集,從歷史人文、傳統(tǒng)美食兩個層面,結合經(jīng)典文本追溯泰州城市文化,展現(xiàn)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其中第三集《非遺味道》走進黃橋,探尋古鎮(zhèn)崢嶸歲月里的味道。
短片時長19分29秒,講述了黃橋燒餅與黃橋戰(zhàn)役的淵源,介紹了黃橋燒餅的制作工藝,嘗黃橋燒餅,品崢嶸歲月。 黃橋燒餅的紅色傳奇 70多年前,陳毅、粟裕指揮了黃橋決戰(zhàn),讓黃橋鎮(zhèn)一舉名揚天下。紅遍大江南北的《黃橋燒餅歌》,唱出了新四軍和老百姓的魚水深情。如今,黃橋燒餅不僅是特色小吃,更是黃橋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
黃橋燒餅的制作工藝 黃橋燒餅制作工藝比較獨特,從揣酵(和面)開始就很講究,天冷燙酵,天熱“雪花籽”,不冷不熱“老鼠噴沙”。兌堿也要因時而定,飄堿面起泡,反之則粘牙。餡和酥分別用豬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燒餅時,酥搭于面團上,用手搓長再卷起,然后用響子輕捶一下,翻轉至底上再捶一下,調轉方向再捶,然后將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貼入桶爐烤。制作出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 黃橋燒餅不僅是非遺食品,也是泰興本地的三寶。泰興三寶:黃橋燒餅、銀杏、宣堡小餛飩。作為非遺小吃,宣堡小餛飩皮薄餡嫩、味美湯鮮,深受當?shù)孛癖姷南矏邸?/span>
宣堡小餛飩的制作工藝 宣堡小餛飩的面皮,薄似宣紙,正對陽光可以隱約見人,甚至能用火柴點燃,堪稱一絕。餡心必須采用上等精肉,不用機械制作,要全憑手工完成。拌餡要求軟硬得當,餡軟則皮易粘,餡硬則皮易破。做湯也十分考究,醬油與沸水的比例必須把捏準確,做到濃淡相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