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根在南小,我的情在南小,我要扎根鄉村教育一輩子,這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李春紅
在黃橋革命老區,坐落著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泰興市南新小學。她在這所學校已默默耕耘了40個春秋。她40年如一日,櫛風沐雨,用一顆赤誠之心,在鄉村教育這片熱土上播種、耕耘、收獲。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一個鄉村教師的神圣職責。她在鄉村教育這片熱土上奉獻了青春,收獲了敬仰。她就是“感動江蘇”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的獲得者——李春紅,一起走近李老師,聽聽她有著怎樣的教育故事吧。
李春紅,女,1964年3月出生。1980年8月份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高級教師。現為泰興市南新小學教師。她從教40年,擔任了40年的班主任,連續任教了26年畢業班。 榮譽榜: 1999年被評為泰興市 “德育先進工作者” 2000年被評為泰州市 “優秀班主任” 2011年被評為泰州市“教育十大新聞人物” 2012年被評為泰州市“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個人” 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中小學校創先爭優先進個人” 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第二屆“師德先進個人” 2012年4月江蘇教育電視臺錄播了《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李春紅老師》的紀錄片,泰興教育報也刊登了她的先進事跡 2015年被評為新街鎮“美德先行十大人物” 2016年被應邀在“泰州師說”作師德講座 2018年被評為泰州市“師德模范” 2019年被評為“感動江蘇”最美鄉村教師
愛生如子情誼深厚 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溫柔的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能消融;不是索取,是奉獻,是給予。” 如今,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孩子的教育成了擺在李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為了這些孩子,她更是傾注了全部的愛。 做了40年的教師,當了40年的班主任。40年來,李老師不知資助了多少貧困生,也不知挽救了多少失足的學生。為了孩子,李老師傾注了全部的汗水和心血。每當教師節來臨之際,收到從祖國各地寄來的書信賀卡、電子郵件是李老師最幸福的時刻! 李春紅用無疆大愛詮釋了三尺講臺的神圣與高貴,用大愛無疆鑄就了師德之魂的質樸與無私。
嘔心瀝血培育桃李 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農村教師的工作更辛苦。由于長期超負荷的工作,李春紅的身體狀況明顯下降。1988年的春天,她體檢時發現,胃部長了一個乒乓球大小的腫瘤,需住院治療。但當她想到孩子們馬上就要升學考試了,她悄悄地把醫生的診斷書藏在口袋里,繼續給孩子們上課。一天下午,她正在給孩子上課,突然,感到胃部一陣鉆心的疼痛,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她忍著劇烈的疼痛,用手撐著胃部,繼續給孩子們上課。哪知,才講了一句話,胃部一股熱流直往上涌動,她張開嘴巴,“哇”地一聲吐出了一灘鮮血。過后就是一陣天旋地轉,她暈倒在講臺上,手里還緊緊地攥著半截粉筆。當她醒來時,已經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后來,醫生給她做了胃腫瘤切除手術。她躺在床上,心里仍然惦記著班上的學生。“我不能離開課堂!”在醫院住了不到兩個星期,她又毅然回到了課堂。同事心疼地說:“李老師,你不要命啦!你啊!簡直就是個工作狂。”那年,她所教班級的語文取得了全鎮第二名的好成績。
如今,李春紅不再年輕,無情的歲月已經悄悄地在她的臉上刻上了深深的皺紋,粉筆的灰塵已將黑發染白,腰椎間盤突出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腰椎已經壓迫到腿部的神經,每次發作,都讓她痛不欲生。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讓她感到鉆心地疼痛。但是,為了鄉村的孩子,她仍然邁開堅定的步伐,艱難地向四樓的教室挪去…… 從教四十年,李春紅沒有因母親身患癌癥耽誤學生一堂課,沒有因87歲的公公腦血栓住進醫院請過一次假,也沒有因84歲的婆婆中風休息過一天,她用40年的時間,用半生的心血鑄就了一個鄉村教師高尚的師德靈魂! 矢志不渝扎根鄉村 1994年,是李春紅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泰興師范,終于實現了民轉公的夙愿。臨近畢業時,校領導找到她說:“春紅,你畢業后就留在城里工作吧!調動的事宜,就由我來負責。”聽了這話,她展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到城里去發展,我的前途會更大。但是,眼下農村學校師資嚴重缺乏,我走了,孩子怎么辦?對!我不能走,我要帶著農村的孩子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她把留在農村工作的想法向愛人說明時,遭到竭力反對:“我家父母都在農村工作,在城區上學的孩子誰來照顧?你到城里上班,孩子跟著你,我放心!”于是,她耐心地對愛人說:“家里只有一個孩子需要我,而南新小學有一大群孩子需要我。我不能離開南新小學!”在她的再三請求下,愛人讓步了。她的這一決定,在泰興教育系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都說她傻到了家。后來,還有幾個民辦學校高薪聘請她去任教,都被她一一婉言謝絕。她深情地說:“我的根在南小,我的情在南小,我要扎根鄉村教育一輩子!”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在南新小學工作,這一干就是四十年啊!
改革創新碩果多 隨著語文課程的改革,李春紅又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她先后通過了大專、本科的自學考試。豐富的知識為她駕馭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她總是走在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她白天上課,晚上在燈下孜孜不倦地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她自創了一種“語文快樂學習法”,學生每次聽她的課都有如沐春風般的感覺。她多次在鎮上開設公開課,收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工作之余,她筆耕不輟,撰寫的《讓微課走進語文課堂》發表于《語文教師與研究》,《將閱讀教學中讀寫進行到底》發表于《語文天地》,撰寫的《依據教材聚“沙”成“塔”》《和諧——語文課堂教學永恒的主題》獲江蘇省教育學會一等獎。她設計的教學案例《孔子游春》獲省教育學會二等獎。《讓行知思想點亮學生的創新之光》《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學生》分別獲得江蘇省“行知杯”論文評選一、三等獎。《關于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的解題能力的研究》獲得了省“師陶杯”三等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微課要躬行》《語文應追求簡約之美》《我的語文課堂我做主》分別獲得泰州市一、二等獎。另外還有十余篇論文獲市級二、三等獎。她指導學生寫的幾十篇征文也分別獲得泰興市一、二、三等獎。 李春紅用青春和心血改變了鄉村孩子的命運,用知識和智慧打開了鄉村孩子走向外界的大門。如今56歲的她已兩鬢花白,但是她仍然會像一塊磐石堅守在農村教育的三尺講臺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