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同責,干群同心,夯實食品安全“兩責”壁壘
食品安全,黨政同責。泰興市委、市政府將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作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掛帥,泰興市食安委建立創建專門班子,工作目標逐條細化,工作責任層層壓緊。

食品安全,四有兩責。泰興市定期組織食品安全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提升監管隊伍專業化水平,實現了“市、鎮、村”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有責、有崗、有人、有手段”,執法能力和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食品安全,守衛盡責。目前,全市284名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和376名村居(社區)食品安全協管員,構建縱向到底體系,徹底打通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后一公里。投入近2000萬元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11個分局食品快檢室、7個農貿市場食品快檢室,年開展監督抽檢4500批次以上,實施快速檢測近80000批次。

全程監管,從嚴從實,治理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加強。泰興市農業農村部門深入開展藥肥增效減量和抗菌藥治理行動,嚴管畜禽屠宰、生鮮乳采供等重點企業,嚴打私屠濫宰、違法用藥,假劣農資等違法違規行為,全市農產品速測合格率超過98%,市級定量抽檢合格率達99.4%。

食品生產經營監管扎實有力。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重點食品經營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抽查考核覆蓋率達100%。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覆蓋上市食品全部種類。

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成效顯著。全市以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檢查、大督查專項行動為抓手,排查發現各類食品安全隱患問題2142個,閉環整改問題1935個,針對性開展農村假劣食品治理、校園及周邊綜合整治、網絡外賣平臺專項整治、保健食品專項清理等重點整治行動16次,關停拆除小作坊近500家,強制下線網絡經營戶161家,198家單位被實施行政處罰。

政策助推,主體自律,構建食品產業健康生態
創新先行,因時而變,措施優化更彰顯泰興“個性”。2017年,出臺全省首個涵蓋食品“三小”管理的政府規范性文件《泰興市小微食品生產經營登記備案管理辦法》。2018年,啟動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2019年,農產品批發功能轉移列入民生實事工程,2020年,“陽光宴會廳”、“智慧農貿市場”建設穩步推進。

主體先行,自律自查,理念優化促產業良性發展。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全面建立落實主體責任自查制度,食品生產企業、學校食堂自查率和報告率均達100%,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品牌連鎖超市、大型以上餐飲服務企業、食鹽批發企業自查報告率達90%。

示范引領,標準帶動,先進管理助行業轉型升級。截至2020年8月,全市共有42家餐飲服務單位創成“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店”,1個商業街區創成“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區”,3條小餐飲集中街區得到規范,9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升級。

社會共治,全民監督,營造示范創建濃厚氛圍
立體宣傳發動,為形成社會共治格局培育沃土。每年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系列活動,食品藥品科普宣傳站惠及347個村居(社區)和149個校園,43場“百姓質量講壇”企業普法宣講、15場社區科普宣傳、覆蓋40所小學的“食安小衛士”校園選拔、數萬市民參與的“食安泰興,問計于民”網上調查打造了“小家帶大家、小手拉大手”的食品安全大宣傳格局。

人大聚焦聚力,為實現社會共治目標開辟道路。泰興市人大常委會就《食品安全法》執行情況進行專題審議,并對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審議意見情況開展跟蹤。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兩年多來,12件提案辦結率和滿意率均達100%。

拓寬監督渠道,為推動社會共治發展注入活力。近3萬市民通過20期“眼見為食”雙隨機檢查網絡直播,全程監督執法檢查,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吹哨人”制度覆蓋全市所有食品生產企業,有效動員企業內部員工參與監督、反映問題、促進規范。市政府出臺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2019年以來受理的285件舉報投訴,辦結滿意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