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十多萬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被稱作“爆破大王”的楊根思,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懷抱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他的壯舉感動并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如今,英雄的家鄉繼續傳揚他的戰斗精神,埋頭苦干實干,取得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祖國的和平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在赴朝作戰前的動員會上,作為連長的楊根思向戰士們提出了“三個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28歲的楊根思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他曾運用所學爆破技術炸毀敵人的碉堡,“爆破大王”的美名由此在部隊傳揚。他當時提出的這‘三個不相信精神’,強烈地鼓舞了士氣。”——楊根思烈士陵園副主任陸蔚
入朝不久,楊根思率本連三排的幾十名戰士奉命堅守小高嶺陣地,這里是卡住敵人南逃的重要通道。對奪取整個戰役的勝利至關重要。 “營長問他:你有什么困難嗎?他說不怕困難九十九,只要有一個忠心黨,忠心中朝人民的紅心,堅決完成任務,人在陣地在。”——楊根思生前戰友陳文寶 黎明時,小高嶺陣地下著大雪,戰士們的手指已經凍得拉不開槍栓,饑餓更是一陣陣地襲人。敵人密集的炮彈開始落在陣地上,他們爬向小高嶺,以為這個小山頭是可以輕易占領。 “那么一到了山頭以后,敵人馬上就重炮往上調,到天快亮了,那么這個轟炸機就拼命輪番轟炸。”——楊根思生前戰友陳文寶
隨著手榴彈的爆炸聲,楊根思帶著戰士們沖向敵人,射擊聲、刺刀的格斗聲和喊殺聲響成一片。浴血奮戰持續了十幾個小時,楊根思和戰士們阻擊了敵人的八次猛烈進攻。把一批批敵人殲滅在小高嶺陣地前。眼看彈藥耗盡,楊根思命令重機槍排長把傷員帶離戰場,他說:“有我在,陣地就在,你們撤下去,這是命令!” 此時,小高嶺山頭只留下楊根思一個人堅守,敵人開始發起第九次進攻。 “楊根思這個時候就在山頭上 等敵人上來 讓敵人靠近,把駁殼槍里面的最后一顆子彈,對搖著指揮旗的美國兵(把他)擊斃,然后把自己的帽子脫下來,撣撣灰,帽子又戴上,抱起身邊的10多斤的一包炸藥,沖向40多個美國鬼子。”——楊根思生前戰友陳文寶
一聲巨響過后,陣地上恢復了平靜,28歲的楊根思與四十多個敵人同歸于盡,英勇犧牲,英雄用鮮血阻斷了敵人撤退的道路。 1952年5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楊根思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同年9月將楊根思所在連隊命名為“楊根思連”。楊根思的精神早已成為了一面旗幟。 楊根思連第十八任連長翁海林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不管是在軍營還是在警隊,楊根思精神都時刻鼓舞著他。 “楊根思精神就是三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我們楊根思連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比武、競賽、考核、只拿第一,不拿第二,因此每個干部戰士都是猛虎。”——楊根思連第十八任連長翁海林 作為英雄故里,除了烈士陵園,根思鄉還有很多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紅色印記——根思村、根思路、根思小學……英雄楊根思的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如今,泰興市也一躍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之一。 “120萬泰興人民每個人都是楊根思精神的繼承者、弘揚者、踐行者。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探索改革開放之路,還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楊根思的三不相信精神都鼓舞和激勵泰興廣大干部群眾戮力同心,攻堅克難,緊盯目標,如期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泰興篇章。”——泰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