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濟川藥業一線職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由泰興市技能大師共享服務團指導參與,為全省企業自主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率先破了題、探了路,試點工作得到了江蘇省人社廳的充分肯定,相關經驗做法已在全省推廣。”泰興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人才辦主任管國堂介紹。據了解,此次濟川藥業職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705人獲職業技能高級工等級證書,102人被評為技師,合格率達87%。
本土化技能人才活躍的同時,高端化人才引進風生水起。前不久,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帶領團隊在泰興經濟開發區組織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論壇活動,并就擬落戶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現場路演,項目引起了江蘇毅達等孵化基金的關注。如今,在泰興,加快引進院士等產業領軍人才落戶,已成為一道亮麗而持久的風景線。泰興市堅持創新驅動力和“人才強市”戰略,大力實施“英才興泰”工程,不斷健全完善“雙招雙引”常態化機制,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構建“高端人才向上攀登、實用人才向下扎根”的產才融合新模式。
引進高端人才、核心技術和關鍵項目,泰興市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不斷提升人才引進的精細化程度和產才對接的精準度,“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的輻射帶動效應逐步顯現。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需求,泰興市每年編制人才、項目需求清單,持續開展“智匯泰興·共創未來”專家泰興行、往屆科技鎮長團回訪、“企業院校行”“大院大所泰興行”等招才引智活動,組織企業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100余場次,簽訂技術合作和創新成果轉化項目200多項。通過引進院士團隊,落戶“卡脖子”項目,加快打造聚芳醚樹脂新材料產業鏈;通過引進國家級人才領銜的動力鋰電池項目和省“雙創人才”的鋰電正負極材料項目等,加快布局鋰電新能源產業鏈。
泰興市以政府引導、市場為主體的方式,搭建“對接平臺+創新項目+產業基金”的創新創業體系,為企業、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搭建溝通平臺。既讓好的項目脫穎而出,又解決了人才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融資難題。泰興高新區以鳳棲小鎮為核心,推進人才科技廣場建設,精心打造科技創新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平臺,招引入駐項目494項、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6個、建成研究院10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9個。
在加快引進產業領軍人才的同時,泰興市加快引進和培育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過開展“智匯泰興·產才融合”未來產業工匠培育對接活動,成功與多所學院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并授牌成立未來產業工匠培育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高技能(鄉土)人才之家”平臺,每月開展“名師帶徒”“大師共享團”等活動,先后成立40家大師工作室,為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積極培育本土化人才。目前,泰興市由283名技能大師組成的技能大師共享服務團,定期為企業的技術攻關、職工培養、鑒定考評等提供共享服務。共享服務團現已與泰隆、濟川藥業等11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深入江蘇鵬江電子科技等6家企業開展精準服務,常態化開展技能提升、技術攻關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