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載:“江漢朝宗,其流湯湯。”在千年泰興歷史文化長卷中,長江澆灌、養育了泰興,也形成了泰興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風光。
社會的發展變化,也讓泰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曾經熟悉的人文資源、老城原貌,家園形象和生活場景,離我們漸行漸遠,只能在口耳相傳中找尋曾經的美好。
近年來,泰興圍繞“民生所需、發展所需”,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
變化總是悄無聲息的,如泰運河邊雙水潤城景觀帶,一座文化廣場正在慢慢形成。





項目進展:建設中的老龍河文化廣場巨大的廣場牌樓已然立好,左右兩側的駁岸正在加緊施工,廣場中心醒目位置12根石柱已高高豎起,十二景的風光將再現其上。左側的銀杏仙子園正在進行景實的擺放……
項目規劃:




老龍河文化廣場,西起羌溪路,東至園林路,這里以展現老龍河文化為主,融入泰興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古典園林設計,結合人文景觀節點的布置,再現老龍河悠久的文化歷史。入口的12尊石質浮雕,從名言、名景、名人文化角度打造,展現泰興12景。廣場中間,以一幅60米長老龍河長卷地標展開敘述泰興的城市歷史,提煉泰興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歷史節點。龍河盡頭,為一幅泰興古城地雕圖,隱喻了老龍河哺育了泰興古城的歷史意義。廣場右側,一片壯觀的銀杏林,結合楓樹、烏柏等形成秋色為主的景觀,銀杏林下還配有趣打銀杏、銀杏仙子等小品,講述泰興銀杏的歷史淵源,傳承泰興銀杏文化。
目前,兩側駁岸預計9月底能完成,十二景的石雕工程預計10月能完成雕刻整體工程已經完成45%左右,預計今年年底能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