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5.19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09億元,總量、增幅、稅收總量均列蘇中縣市第一。這得益于‘六穩’‘六保’的政策措施。同時,實施‘雙五一’行動,主動提供針對性強的創新型服務,激發實體經濟新動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泰興市工信局局長 燕榮華 企業家座談會“紓困解難”。“原來職工去市區不方便,沒想到這么快就得到解決了。”德福來汽車公司總經理許江華激動地說。今年以來,我市先后圍繞高端裝備、出口外貿、節能環保、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生物科技等特色產業企業,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4期,共收集企業提出的問題56條,并以“責任清單”形式進行了交辦、跟蹤督辦和企業回訪,已落實措施44條,正在辦理12條。
專員駐點聯絡“精準滴灌”。“感謝李專員幫忙協調,為我們在農商行爭取到了6000萬元的借款,讓企業能快速達產。”宏大特鋼副總經理張明才拿著復工復產后的財務表報說。為強化企業服務力度,優化企業服務精度,泰興市從涉企服務部門中選派一批副科級或正股級干部,“一對一”擔任骨干企業服務專員,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今年以來,30位企業服務專員累計走訪服務企業355人次,政策宣貫143人次,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69個。
人力資源服務“穩企穩崗”。疫情發生后,泰興市博揚服飾新接了防護服業務,生產任務重、用工缺口大,在本地勞動力緊缺難招的情況下,人社局協助企業與勞務輸出省市人社部門對接,“點對點”開展農民工跨地區勞務交流,促進人崗精準對接。今年以來,共發布各類網上招聘崗位信息32場次、現場招聘36場,共9000多人達成就業意向。
金融對接實體“輸血供氧”。泰興市科技局為加大對科技型企業金融支持力度,開展線上科技金融進孵化器活動,吸引了400多家科技企業參加,截至7月底,已有12家企業與銀行達成融資意向協議。
企業發展診斷“對癥下藥”。“綠色工廠示范創建既是對企業品牌形象的檢驗,也是實現‘雙百’戰略的客觀需求。我們一定搶抓機遇,力爭首創必成。”濟川藥業集團總經理劉俊表示。從信息化、智能化診斷服務到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從重點企業運行質態調研到供應鏈堵點梳理,今年以來,泰興市工信局開展企業發展診斷100余次,涉及企業300余家,為企業解決問題70余條,開展工業運行監測分析14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