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為我村的生態農業、高效農業、電子商務規劃了嶄新的藍圖,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江蘇泰興虹橋鎮六圩村黨委書記黃殿亮信心滿滿。20世紀90年代初,一首《少女之春》傳唱大江南北,唱出了六圩人對春天的向往。2013年9月,時年44歲的黃殿亮被任命為六圩村黨委書記。從此,他和村兩委一班人帶領村民,播種春天,收獲小康。
產業振興的貼心人 和其他許多村不一樣的是,六圩村的工業基礎比較扎實。曾經興盛的化妝品企業的廠房、機器、辦公樓還在,更重要的是六圩人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還在。沈富寶大學時學的是數控機床,畢業后在浙江一家企業打工,父母身體都不好。為了照顧父母,沈富寶有了回家鄉六圩村創業的念頭,但又擔心沒有資金和場地,整天處于焦慮中。2019年春天,黃殿亮得知這個信息,當即撥通了沈富寶的電話,“你如果想回家鄉創業,我以黨員的名義告訴你,我一定會幫助你、支持你!”在黃殿亮的感召下,沈富寶帶回來兩臺機床準備招兵買馬,讓機床轉動起來。可是,沈富寶遇到了一個大困境——沒有業務訂單。 黃殿亮想到了一個從事船舶設備生產的遠房親戚,他不厭其煩地來回奔波,沈富寶有了第一筆業務加工訂單,閑置多時的機床終于歡快地轉動了。后來,沈富寶又在工業園區里租了廠房,實現了規模生產,2019年實現國稅開票銷售350多萬元。為補齊農業發展短板,黃殿亮帶領黨委一班人,積極與六圩在外能人合作,加快發展電商產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引導更多群眾創業致富。黃殿亮先后扶持創辦3個專業合作社和2個家庭農場,并探索實施“托管種田”新模式,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合作社增效“三贏”目標。
生態文明的知心人 一排排整齊的樓房,一行行綠油油的行道樹,花兒香彩蝶舞,鳥兒鳴歌聲飛。走進六圩村,就是走進了美麗的鄉村。2019年8月份,六圩村黨委決定鋪設液化氣管道,讓家家戶戶用上清潔能源。按照線路設計規劃,應在張余德正屋東側鋪設管道,可是張余德家豬舍里還養著六十多頭生豬。老人不愿意拆,黃殿亮就上門與老人溝通,一來二去,老人家的心慢慢熱乎起來。在黃殿亮的協調下,張余德老人家的六十多頭生豬被暫時寄養到鄰村崇福村豬場,同時張余德家也得到了相應的豬舍拆除補償。近年來,六圩村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分步實施了村組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村莊環境整治以及綠化美化工程。同時,積極推進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村便民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體育健身中心等全部建成投用,村衛生服務室通過了江蘇省示范社區衛生室驗收。目前,六圩村在黃殿亮的帶領下,正在全力推進泰州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積極申報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努力建成虹橋新城的后花園。
小康路上的暖心人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由于各種原因,六圩村這個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里也有個別困難戶。如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帶領他們一起在小康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黃殿亮一直思考著、行動著。村民丁森林家因意外事故,房屋成了危房。那段時間,雨水天一個接一個,丁森林屋子里到處漏雨,幾乎沒有一處干燥的地方,而老兩口的兩個女兒出嫁在外,其中一個還遠在山西。知曉這個情況后,黃殿亮當即召集全體村干部來到丁森林家開現場會,研究幫助老人解決住房問題,同時懇請村里的能人出資出物。趕在過年前,丁森林老兩口搬進了新家,村里安排丁森林擔任保潔員,每個月領取固定工資。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村里又根據老人的意愿安排參加防控,給予適當的補貼。丁森林還被虹橋鎮黨委政府表彰為“最美抗疫人”。“感謝黨委政府,感謝黃書記!”得知自己被表彰,丁森林高興地說。 “作為基層村黨委書記,就要不怕吃苦、敢于爭先、忠誠擔當,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工工整整描畫美麗的小康畫卷。”在六圩村村民的眼中,黃殿亮一直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因為他心中的六圩村有著更加宏大的發展藍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