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位于江蘇泰興曲霞鎮朱圩村的開廣塑膠扶貧車間,低收入戶焦蘭章正在這里忙著組裝燈具。去年,在鎮政府的幫助下,他成功摘掉了“窮帽子”。如今,他在村里的扶貧車間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近年來,曲霞鎮拓展就業扶貧思路,針對現實存在的離家就業難,人崗匹配度低,創業就業集成化、規模化不足等難題,通過村中設“點”、公益聯“線”、基地聚“面”打出低收入戶就業“組合拳”。去年,曲霞鎮620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成功實現脫貧,如今,正穩步邁向小康。
扶貧車間實現“就近就業” “家里就我和老伴兩個人,身體不好,出不了遠門,也干不了重活,沒想到村里幫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剛脫貧的焦蘭章今年已經50多歲,每月在本村的扶貧車間能拿到一份固定收入,改善了他和老伴的生活。像焦蘭章一樣,朱圩村在扶貧車間實現“家門口”就業的還有20多人。“這個扶貧車間在增加低收入戶收入的基礎上,每年還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今年,我們計劃再擴建100平米車間,提供更多崗位。”朱圩村黨總支書記蔣社紅說。 近年來,曲霞鎮積極推進扶貧車間建設,采取“企業+車間+低收入勞動力”方式,車間加工點組織帶動有勞動力的低收入農戶積極參與,實現“家門口”就業致富。目前全鎮已認定扶貧車間7家,讓350余名低收入勞動力掙錢、顧家兩不誤,在家門口奔向小康路。
人崗適配確保“精準就業” “每天早晚把村里的路都掃一遍,每個月有800元的收入,錢不少嘞。”夏日清晨,在曲霞鎮鎮西村太拾路的路邊,低收入戶洪建榮正在清掃垃圾,臉上洋溢著笑容。鎮西村設置的扶貧公益崗和“六位一體”管護崗經個人申請、村委會評議、公開選拔了有勞動能力、個人身體狀況適合、有就業意愿的36名低收入農戶。 近年來,曲霞鎮主動進村入戶摸底排查,了解低收入農戶家中勞動力情況、就業意向,理清每一戶的“家底”后,按照“一戶一策”的思路,探索公益崗、推薦就業、來料加工等方式,為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戶提供了精準就業幫扶。今年以來,全鎮為低收入農戶落實97個崗位,以“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方式幫助他們通過勞動走向小康目標。
就業基地保障“兜底就業” “在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一個村里的,大家聚在一起工作熱情高。這里還經常搞培訓、技能競賽,工資不低,還能學到真本領!”曲霞鎮印達村村民于九英格外珍惜現在的工作,鎮上成立的就業扶貧基地讓很多鄉親的生活有了“奔頭”。 “我們組織鎮人社所積極與相關企業對接,了解企業的相關產品及用工情況后,結合全鎮低收入戶的實際,成立鎮就業扶貧基地,提高低收入農戶脫貧質量。”曲霞鎮鎮長蘆志偉介紹,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的基地內,設有就業指導室、技能指導室、工作區、產品檢驗區等。目前,就業扶貧基地已與泰興市輝耀照明有限公司、泰興聯盛電器有限公司、建霞大酒店等相關企業建立了長期勞務協作關系,安置了100多名低收入勞動力就業,同時也解決了企業的招工難、用工難等問題。
確保低收入戶中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穩定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舉措。“我們將持續創新方式、拓寬渠道、加強組織,以更大力度抓好就業扶貧工作,助力低收入群眾高質量脫貧,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曲霞鎮黨委書記劉新明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