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泰興市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影響,主動順應嚴峻復雜的宏觀環境,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堅定發展信心,堅持真抓實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實現GDP505.19億元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09億元 •總量、增幅、稅收總量均列蘇中縣市第一 控疫情 穩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緊緊依靠廣大群眾,織密織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網絡。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超前謀劃復工復產。明確“八必備、六到位”等關鍵要求,組建工作專班,派駐駐廠員(聯絡員)一線指導服務,較早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扎實推進“六穩”“六保”,全面落實各項“政策禮包”,有力為企業紓困、為困難群體解難。工業開票銷售收入、規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向好。 抓項目、促轉型,推動特色發展破題開局 強化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初步明確園區特色化發展思路舉措。上半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5個,計劃總投資146.5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6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42個,實際完成投資65.8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5個。扎實推進“三比一提升”,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億元以上項目、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實際利用外資等8個指標均列泰州第一。森萱醫藥成為全國首批、泰州首家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交易的企業。泰興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綠色化工園區創建單位,黃橋經濟開發區創成省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泰興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補短板、強弱項,集中力量辦好為民實事 堅持把財力優先用于民生事業,上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6.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5.2元,同比分別增長2.3%、2.7%。城鄉低保標準從680元提高至710元,發放困難供養對象物價補貼、生活補貼3796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1.77%。堅持問題導向、齊抓共管,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及背后街巷改造,全面部署開展物業管理、農貿市場等專項整治。 疏堵點、解難點,破解制約發展突出問題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細化落實“六大行動”110項任務清單,“不見面”審批體系加快完善,可網辦事項覆蓋率96.1%,時間壓縮比77.5%。圍繞“兩集中三剝離”,謀劃園區去行政化和扁平化管理、公司化運營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堅持領導接訪下訪、牽頭協調化解信訪積案等制度,一批重點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建立健全防致貧返貧動態監測機制,落實扶貧領域問題滾動排查整改銷號制度,“一穩定兩不愁三保障”措施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堅持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安全環保總體形勢穩定向好。
嚴紀律、強作風,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生態 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定不移懲治腐敗,不斷深化政治巡察,抓好省市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政治生態持續優化。堅持黨建引領,把黨旗插到戰“疫”最前線,展現共產黨員的“硬核”力量。堅持一線考察干部,憑實績使用干部,發揮“三項機制”作用,進一步激發干勁、激勵擔當。組建“決勝小康”群眾工作團,推動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線建功立業。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建設省試點工作,夯實意識形態基層基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突出思想引領,大統戰格局不斷完善。支持人大、政協圍繞中心、履職盡責,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群團組織作用,鞏固了團結奮進的良好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