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方能“天下安”。近年來,江蘇泰興濱江鎮新星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強化黨建引領,發揮村民理事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多措并舉,夯實基層基礎,優化治理結構,探索出具有新星村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微黨建”,守初心 該村積極探索“黨建+村民理事會”的村民自治模式,凡涉及村組重大公共事務,由黨小組提出,交與村民理事會會商,再召開村民大會表決,充分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今年以來,10多項決策這樣產生和實施。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帶動、理事會參與,真正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效果,讓惠民暖風吹到每個老百姓的心里。
“微喇叭”,聚民心 “各位村民朋友,大家上午好,宣傳黨的政策,聆聽百姓聲音,歡迎準時收聽今日的‘新星之聲’……” 考慮到村里留守老人知曉訊息、了解政策渠道有限,村民理事會積極推進“有聲”宣傳陣地建設,推出“新星之聲”廣播平臺,宣傳最新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美德善行、好人好事,及時推送天氣預報、便民服務信息等。 “‘新星之聲’真好,從正月初二就一直在播放防疫知識,那段時間我們也是積極響應,做到不聚會、不聚集、不聚餐,不能讓大家為這個防疫做的努力白費呀!”母子西組村民王忠平感嘆。
“微服務”,持恒心 目前,泰興市正在開展“三清一綠”環境專項整治工作。為全方位、無死角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在村民理事會的發動下,廣泛征集村民意見,把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寫入村規民約,與村民簽訂“美麗約定”,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在廣大村民中招募16名志愿者,定期開展環境巡查,一起呵護村莊道路、河道溝塘、房前屋后的環境整治成果。
“微幫扶”,獻愛心 “疫情防控期間,理事會張金龍給我送糧送油,知道我身體不舒服,還安排衛生室的人上門。”七十多歲的五保戶奚彩全一說到副理事會長張金龍就連連道謝。 近年來,該村村民理事會聚焦脫貧攻堅,實施精準幫扶,關愛弱勢群體,組建了60人的“愛潤濱江”新星志愿服務小分隊,為村中殘疾人、孤寡老人、老黨員、五保戶、低收入農戶提供服務累計服務時長5200余小時,服務群眾870人次。同時,與慈善機構聯手,爭取幫扶慰問資金,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微自治”,暖人心 “十圩通江河原方案屋后栽種竹子,但現在村組內出現了不同聲音,究竟選用哪種綠化方案?” “十七圩房屋布局不規則,巷道狹窄,污水管網接入難,大家也到施工現場轉過了,有沒有什么合理性建議?” …… 新星村黨群服務中心內,村民理事會成員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生態廊道拓展區工程具體實施方案。 在新星村,類似這樣的議事活動已經數不勝數。大到拆違拆破、界址糾紛,小到鄰里矛盾、家長里短,都能做到有人說、有人聽、有人管。很多苗頭性矛盾問題都被及早發現,并在村級層面解決。真正實現了民事民辦、民事民治,贏得了村民對村“兩委”日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進一步調動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農村發展一起干、公益事業一起建、社會責任一起擔、文明鄉風一起創的生動局面。 “黨建引領+村民理事會,各地都在探索。我們的‘五微不止’,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智慧和力量蘊藏在群眾中!”新星村黨總支書記王忠成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