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培訓班,讓我們了解到再就業方面的優惠政策,學到了一些創業知識和技巧,受益匪淺。”江蘇泰興濱江鎮退捕漁民陳某說,“上岸”的他準備發展養殖,進行“第二次創業”。
根據國家、省、泰州市長江禁捕退漁政策精神及要求,泰興市政府牽頭,濱江鎮、虹橋鎮及市農業農村局等聯動,出臺《泰興市長江干流水域常年禁捕工作實施方案》,健全推進機制,完善保障措施,統籌推進禁捕及漁民退捕轉產、江邊涉漁“三無”船舶清理等各項工作,確保“退得出、禁得住、轉得好”。 組建班子,深入調查研究,摸一線情況 泰興市組建了工作班子,舉辦政策宣貫培訓班,集中學習禁捕政策,研究分析退捕過程中各種因素,落實風險防控措施。組織相關人員多次赴沿江一帶考察,學習借鑒退捕工作先進經驗做法,詢問造船價格,確保評估價格合理、推進措施得當。在泰興市江海實業總公司、漁民集中居住的印橋小區及東夾江、印橋小區漁船停泊點,專門工作小組入戶上船,耐心細致做好思想引導工作,現場送達收回捕撈權告知書,解讀政策,接受漁民咨詢,最大限度爭取漁民理解支持。同時,開展退捕漁民漁船、漁民的人口分布及結構、漁民養老情況調查摸底工作,按照“每船必查、每證必核、每戶必驗”要求,核實了補助對象,在此基礎上,對漁民持有的《內陸漁業船舶證書》《漁業船舶所有權證書》逐一辦理漁民、漁船信息登記。“經與江蘇省漁船管理信息系統中登記的漁船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共計核定退捕漁船84艘、收回捕撈權補償漁船主機總功率1251.4千瓦、退捕漁民168人,輔助用船57艘,全面做到漁民戶口清、人清、證清、船清。”泰興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閭月清介紹。
群防群控,加強執法巡查,保禁捕成效 泰興市建立長江日常管護體系機制,制定《2020年泰興市長江常年禁捕工作執法巡查和違法行為處置實施方案》,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建立“屬地管理+綜合執法”巡查模式。組建沿江鎮禁捕巡護隊伍,濱江鎮6人、虹橋鎮7人,水域包禁到人,協助做好巡查管護;組建禁捕綜合執法巡查隊伍,農業農村、公安、水務、海事部門聯合開展執法巡查,實行全天候值班、輪崗制度,集中力量打擊長江非法捕撈違法行為。對在禁捕水域電魚、使用地籠網等非法捕撈或涉案貨值達到刑事追訴標準涉嫌構成犯罪的行為,提請公安部門提前介入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尤其加大了節假日、夜晚巡查的力度,并結合長江潮汛規律特點,增加重點江段、重點時段的巡查頻次。截至目前,出動執法艇(車)279艘(輛)次、執法人員788人次,沿江鎮禁捕巡護近2000人,清理拆除各類違規漁具228部(條)、竹樁241根,清理江邊涉漁“三無”船舶(浮子筏)122條。
順利上岸,社會保障“護一程”,解后顧之憂 為讓退捕轉產漁民“老有所養”,今年1月,泰興市人社局聯合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共同制定《泰興市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實施細則》,參照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將退捕漁民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目前,該市退捕漁民已經全部納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范圍,實現全覆蓋。其中,勞動年齡段23人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79人參加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養老年齡段人員49人按月發放養老待遇,真正做到了退捕漁民100%參保登記,100%參保繳費,100%享受待遇。該市社保中心主任蔣小明說:“《泰興市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實施細則》實施,能讓退捕漁民同等享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確保退捕轉產漁民‘養老有保障’,有效維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助力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
安心上岸,就業創業“拉一把”,助轉崗上岸 為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更“過得好”,泰興市舉辦退捕漁民就業創業培訓班,積極引導退捕漁民上岸轉崗就業創業。培訓班根據退捕漁民實際情況,著重講授了高效農業、服務業創業知識,幫助他們早日走上就業創業之路。退捕漁民的“二次創業”,除了加大培訓力度外,該市還就近就地挖掘就業崗位,堅持企業個人“雙向選擇”的原則,促成退捕漁民在家門口就業;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崗位,對年齡層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個別退捕漁民,提供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確保其轉崗銜接有序,生活水平不受影響,安心上岸。“下一步,我們將精準對接退捕漁民的就業創業幫扶需求,把提高退捕漁民就業技能作為重要突破口,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幫助他們真正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創業能力,為其就業創業之路保駕護航,幫助他們順利轉崗‘上岸’。”該市人社局局長秦娟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