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期,部分農(nóng)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造成鋪張浪費、相互攀比,催生“人情債”,還有損鄉(xiāng)風民風,與現(xiàn)代鄉(xiāng)村文明建設背道而馳。如何改變此類陋習?江蘇泰興分界鎮(zhèn)以鄉(xiāng)村紅白理事會為載體,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引導群眾自覺參與,以長效機制加強家風鄉(xiāng)風民風建設。
建立一項好制度——紅白理事會“理”出新鄉(xiāng)風 今年年初,107歲的顧紫女老人去世了。按照民間風俗,長壽老人去世,要當喜事好好操辦。“前幾天,我們紅白理事會剛通過決定,村里所有紅白喜事全部暫停,疫情防控期間健康安全最重要!”老人家屬正在猶豫,開綠村紅白理事會理事長王紹富登門吊唁,成功勸止。兩個月內(nèi),全村共取消了32場紅白喜事宴席。開綠村紅白理事會成立于2017年,有54名成員。在尊重群眾意愿、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倡導健康文明習俗的基礎上,理事會制定了本村婚喪嫁娶辦事規(guī)程、服務規(guī)范、參加人數(shù)、車輛使用等具體規(guī)定,明確違約責任和處罰辦法,納入村規(guī)民約,確保依法依規(guī)辦事。“紅白理事會大力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免辦,三年來有效化解各類矛盾20多起。”開綠村黨總支書記周玉春介紹。
建設一個好場所——惠民會所省心好辦事 要想移風易俗,首先得讓村民辦事省心省錢。為此,周玉春誠邀本地能人王紹富投資100多萬元,在村里建起了專門的紅白事操辦場所——惠民吉慶會所。村民們提前申請,只需要交成本費,不用花人工錢,就能在會所里舉辦相關宴席。近三年,惠民會所共操辦全村婚喪嫁娶280余次,為村民節(jié)約費用200余萬元。這樣的服務,讓村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村民負擔輕了,人情味更濃了,鄰里更和睦了。
組建一個好隊伍——黨員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 “村里早就提倡這些事不要操辦,我是黨員,家庭得帶頭!”老黨員顧興禮的孫子剛搬進新家,正打算慶祝一番,被老人斷然阻止了。移風易俗誠然不易,但只要黨員干部“關鍵少數(shù)”做率先垂范者,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久久為功,文明鄉(xiāng)風自然可樹。每年初,開綠村兩委都要與全村150多名黨員干部簽訂《移風易俗倡議書》,納入“月賽季評年考”,實施績效考核,對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的黨員干部,實行一票否決制,不列入評先樹優(yōu),情節(jié)嚴重的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要求查處。
樹立一種好風氣——全員參與移風易俗 “婚喪嫁娶反浪費,請找紅白理事會,六個盤來六個碗,可口飯菜不要剩。”在開綠村百姓大舞臺上,村文藝隊將村規(guī)民約編成《移風易俗七字歌》演出傳唱,婦孺老幼耳熟能詳。開綠村開辟宣傳欄、文化墻,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移風易俗相關內(nèi)容,使黨員干部和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加深理解,入腦入心。“全鎮(zhèn)還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道德講堂等平臺,傳播文明祭祀、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新風尚;開展‘好鄰居’’好婆媳‘‘美德善行榜’等推薦評選活動,樹立鄉(xiāng)風文明典型,為鄉(xiāng)村振興凝聚正能量。”分界鎮(zhèn)黨委書記樊暉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