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工業園區地處泰興西南端,西瀕長江,與無錫、常州、鎮江隔江相望,擁有15.8公里長江黃金岸線和8平方公里江心洲;位于上海、南京兩小時交通圈和蘇錫常一小時經濟圈中心位置,地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的交匯處。200公里半徑內擁有7個機場,周邊有5個高速出入口,正在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將以高鐵、高速、城際公路三種方式把虹橋與常州連于一體,建成后,泰興到常州可省半小時左右。
6月28日上午,虹橋工業園區舉行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5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25.2億元,涉及綠色智能船舶、新能源汽車配件、高端裝備等領域,既有處于產業前沿、具有領先優勢的高端項目,又有經濟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成長型項目。其中,總投資16億元的海上風力塔筒項目,由中鐵建港航局、辰信重工江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達產達效后,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8億元;總投資5.5億元的鑫德綠色智能特種船舶項目,由市鑫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馬建設,達產達效后,可年產載重18萬噸的LNG動力船舶及天然氣浮式生產儲卸裝置,年可新增銷售收入5.8億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虹橋工業園區不斷整合資源要素,創新招商模式,提升了招商引資實效。1-6月份,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9個,其中5-10億元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1個,計劃總投資20.5億元,其中5-10億元項目2個;億元以上結轉在建項目17個,計劃總投資89.2億元;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6.6億元。 “正在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將以高鐵、高速、城際公路三種方式,把虹橋與常州連于一體。2025年大橋建成通車后,從園區驅車直達高鐵常州北站僅需15分鐘。”虹橋鎮黨委書記、虹橋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成文蔚介紹,今年以來,虹橋鎮搶抓常泰長江大橋建設帶來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打造跨江融合先導區、生態建設樣板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和“創建特色產業園區、領跑泰州市級園區、躋身省級園區”的戰略目標,堅持“干”字當頭,“實”字打底,“創”字引領,奮力開啟虹橋二次創業新征程,接續譜寫虹橋跨越趕超、創先領先新篇章。 堅持項目為王,培育特色產業鏈 連日來,江蘇古德福汽車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汽車及高鐵飾件項目克服季節性多雨等不利因素,加快推進主體廠房建設。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2億元,部分設備已訂購,計劃12月份竣工投產,將為虹橋園區汽車零部件及新一代智能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注入旺盛活力。 今年以來,虹橋工業園區聚焦“三比一提升”和特色化發展目標,不斷強化“雙招雙引”,加快推動現代裝備制造、綠色智能裝配式建筑、汽車零部件及新一代智能交通裝備和臨港物流四大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鏈式發展、協調發展,打造了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圍繞培育壯大四大特色產業,園區緊扣產業鏈圖譜,開展精準招商。今年疫情發生后,采取“云招商”,通過線上對接、視頻洽談等方式,推進項目跟蹤落實,力求招商不“掉線”、發展不“斷鏈”。 據介紹,在高端裝備產業上,園區堅持圍繞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高端專用裝備、5G移動通訊設備等三個方向開展精準招商。在綠色智能裝配式建筑產業上,大力招引玻璃幕墻、異型鋼構、智能家居、廚衛一體化等高質量、高效益項目。在汽車零部件及新一代智能交通裝備產業上,重點招引汽車檢測服務、汽車零部件、智能交通裝備等研發制造類企業。 為支持保障特色產業創新提速發展,園區建立鎮(區)黨政負責人掛鉤聯系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制度,落實駐廠員、服務專員,通過上門走訪和“周例會、旬分析、月督查”,落細落實要素保障,打通發展難點堵點問題。同時,全面推行行政審批窗口服務首問負責、專人導辦、全程代辦等制度,著力打造“虹管家”服務品牌。
打造生態新城,增強項目“磁吸力” 圍繞打造揚子江城市群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生態新城目標定位,近年來,虹橋鎮(工業園區)秉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理念,以配套提升功能、以環境吸引項目、以產業集聚人口,走“港產城融合發展”之路。至目前,虹橋新城已建成3平方公里核心區和休閑度假區、商貿區、住宅區、生態走廊區5個不同的功能片區,醫院、學校、銀行、超市、電影院、鄰里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新城以高品質的生活吸引力集聚了2.6萬人。 濱江近水,“滿城綠色半城水”是虹橋最大的生態特色。按照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虹橋鎮(工業園區)根據“一船游遍新城”的構想,做足“水”和“綠”的文章。進一步恢復長江生態岸線,建成虹潤濕地公園、生態廊道虹橋先導段、長江生態文化街區、四橋港風光帶等生態景觀工程,形成5平方公里沿江生態濕地。充分發揮西枕長江、以水為脈的獨特優勢,致力打造內外貫通、移步換景的新城水系。 據介紹,圍繞提升生態品質,虹橋鎮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沿江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以點帶面、整鎮推進,著力打造鄉村振興“七彩虹橋”示范區。目前,沿江生態廊道拓展區毛家圩核心區建設已經芳容初現,同時將重點打造500畝智慧農業示范片區,加快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下半年,將啟動實施寶能長江生態城項目,積極引進旅游休閑、健康養老、文化體驗、科技金融等高端業態。同時,加快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建設,著力實現專業運營。
發展港口物流,服務區域大發展 6月30日上午,隨著滿載貨物的萬噸級海輪“鴻旭和暢”號的靠泊,泰州港泰興港區七圩作業區公用碼頭首船靠泊試機成功,這標志著碼頭已初步具備運營生產能力。據介紹,七圩公用碼頭項目由中鐵建港航局集團與我市合作共建,總投資13.9億元,共建設1個7萬噸級散貨泊位、1個4萬噸級件雜貨泊位、1個1萬噸級件雜貨泊位,年設計吞吐量605萬噸。 七圩公用碼頭處在泰興長江段出口左岸,離下游吳淞口182公里。該項目2018年12月份開始建設,計劃于今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將充分發揮中鐵建品牌優勢,整合長三角特別是錫常泰貨物資源,實現江海大聯運,發揮港口物流對人才、技術、產業、資金的集聚作用,推動我市乃至泰州地區經濟跨越發展。 近年來,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原則,虹橋鎮(工業園區)依法關停“散而亂”的小碼頭、小船廠,騰出岸線資源,建設公用碼頭,發展臨港物流產業,努力讓黃金岸線在保護性開發中發揮“黃金效益”。主要以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物流需求為依托,招引一批為生產型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物流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陸運+水運”的多式聯運物流為核心,招引智慧供應鏈物流項目以及臨港涉水的倉儲轉運項目。 江蘇民生港務有限公司5萬噸級散貨碼頭項目,總投資8.4億元,2019年11月開工。目前,水下工程已結束,正在面梁吊裝,計劃12月份竣工驗收。 如今,在虹橋,隨著一個個碼頭、倉儲、物流等大項目的實施,臨港物流產業迅猛發展,將推動該鎮(區)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又一個物資中轉集散中心。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常泰長江大橋建成后,將使虹橋鎮(工業園區)能更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對推動跨江融合發展、促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等起到重要作用。成文蔚表示,隨著常泰長江大橋的建設和泰常跨江聯動發展先導區規劃編制的啟動實施,跨江融合成為大勢所趨。作為跨江融合發展的橋頭堡,園區將充分發揮大橋、港口、生態三大優勢,進一步做實產業支撐,完善功能配套,強化創新驅動,著力打造跨江融合的先導區、港產城融合的樣板區和城鄉融合的示范區,全力推動園區特色發展、跨越發展、爭先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