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行政審批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舉辦不動產登記金融便民網點集中授牌儀式。全市各金融機構與不動產登記中心簽署了“一窗辦結”合作協議。不動產登記中心將與金融服務相關的十多類不動產登記業務拓展到各大金融網點,可以大大減少辦事群眾多頭跑、重復跑的現象。 從“來回跑”到“一次辦”,從“最多跑一次”到“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標準,按下優化營商環境的“快進鍵”,為企業和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也贏得了他們的普遍好評。 創建登記體系 疏通服務“堵點” 每天上午,益家人房產中介工作人員吳鳳都會打開“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一體化平臺”,為客戶辦理二手房買賣手續,以前需要跑到不動產登記中心排隊辦理的手續,現在在電腦上就可以操作。 來回跑的次數多、收費高、效率低,面對群眾反映的不動產登記諸多難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迅速開展“減流程、提效率”行動,不斷優化流程管理,大幅縮減申請材料和辦理環節,有效保障了不動產交易登記環節最少、材料最簡、時限最短、效率最高。據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所有不動產登記業務均能確保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
通過努力,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清“淤點”、通“堵點”、解“難點”,結出累累碩果:去年,我市打造了“泰e登”服務品牌,在全省率先完成“96510”服務熱線升級工作。在全省率先將交易、稅收部門納入“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并將不動產交易登記后期的水、電、氣、網納入一廳服務的范疇;在主城區和黃橋設立三個全業務、全流程綜合性辦事大廳,在9個分局設立不動產登記服務網點,建成“一城三廳九窗”服務格局。 提升審批效率 打造服務亮點 昨天上午,泰興高新區項目代辦員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區分局項目代辦員,來到江蘇靚鵬建筑機械有限公司建筑施工現場,對接企業營業場所建筑需求。公司副總經理何毅介紹:“從項目入駐高新區開始,這里的代辦員主動幫我們辦理了多項行政許可證書,基本上不需要我們跑腿。有了他們熱心、細心的服務,我們有信心讓項目早建成早投產。” 本著“讓群眾少跑腿”的服務宗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合并,統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合并,統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實行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有效提升審批效率。 去年,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立了“不見面審批(服務)”代辦制度,按照應代盡代的原則,將涉及的29項行政許可事項、7個行政審查和確認事項全部納入本系統代辦內容,明確一個鄉鎮(街道)、園區由一名基層分局人員與地方代辦員無縫對接,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土地、規劃和林業事項的代辦服務。 為做好重大項目服務,該局出臺了《關于明確用地和規劃“容缺預審”辦法的通知》,明確用地、規劃設計工作圖、建設工程總平面圖規劃和詳規設計容缺預審的辦理流程;圍繞時限提速30%、收費壓降35%、滿意度提高10%目標的實現,規范測繪、規劃機構中介,發揮行業監管的職能作用;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域評估成果的應用查詢。目前,我市“三區三園”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域評估已實現全覆蓋。
落實惠企政策 聚焦營商重點 在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窗口,工作人員很快幫企業辦理了不動產登記,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記者了解到,從今年開始,對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費一律減免,據統計,1-5月份共減免32家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費143570元。此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核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費用收取情況,做到應退盡退。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市企業經營帶來嚴重考驗。疫情防控期間,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密切關注復工企業公示,主動與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聯系,了解企業在復工復產中的不動產登記需求,分門別類及時予以解決。在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明確專人負責,加強指導,同時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安排專人值守。業務辦理上,推行一般業務“預約辦”“線上辦”,特殊業務“就近辦”“快速辦”,疫情防控相關業務“優先辦”“立即辦”,沒有因為疫情影響登記服務工作。 泰興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聶鋒介紹:“為做好營商服務,我們對重大項目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抵押登記等實行專人負責、即到即收、當天發證。認真做好工業企業‘兩證’補辦,堅持尊重歷史和現實需求相結合、分類處理和依法報批相結合,推動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的快速處理,保證了企業資產的完整性。三年來共為290家企業辦理不動產權證533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