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四處打零工,干三天歇兩天,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今年,鎮上組織培訓,在企業找到了新工作,不僅收入穩定,而且一年能掙好幾萬元!”在江蘇泰興濱江鎮大馬莊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員徐冬梅邊忙碌邊對記者說。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泰興市委印發《2020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意見》,泰興市扶貧辦出臺《產業(消費)扶貧重點任務和職責清單》,發揮好產業就業扶貧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從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為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穩定脫貧提供支持,確保村集體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戶享受產業就業扶持達100%。
全市建成25個泰州市級以上農業園區,創建泰州一二三融合先導區2個,探索形式多樣的產業扶貧模式。 “龍頭企業+農戶”模式,依托遠大家俬、鳳靈樂器、鞋帽加工、元件沖壓等十多個扶貧項目,將扶貧加工點設到群眾家門口,帶動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低收入群體就近就業; “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土地入股、統供統銷、寄養托養等,幫助有勞動能力低收入農戶參與生產經營、無勞動力低收入農戶投資入股參與收益分配; “農業園區+農戶”模式,通過發展規模化種植,建設萬畝聯農富農基地,吸納低收入農戶從事生產、加工、運輸等服務。目前,低收入人口中就業務工總數8039人,市外就業務工1823人,本市就業務工6216人。
同時,加大對老區鄉鎮林果員和苗木果樹種植大戶的技術培訓力度,近三年累計培訓林農2000人次,結對聯系23個規模林果基地。積極利用國家古銀杏公園的金字招牌,大力發展花木產業,發展綠色旅游,宣堡鎮共培育23個100畝以上育苗大戶,引進蘇州園林等一批上市園林企業,常年帶動5000多人務工。新街鎮引進燁佳梨園有限公司租地1000多畝,常年帶動周邊100多人務工。
大力推行消費扶貧,構建產銷對接新模式。開展“以購代捐”“無果不成席”銀杏餐飲推廣扶貧等活動,幫助貧困對象解決自產銀杏果的銷售問題,近兩年,共幫助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銷售銀杏果近30萬斤,義購款220萬元。鄉鎮(街道)、部門單位食堂采購本地農產品5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優勢,利用工會福利政策支撐,開展消費扶貧。2019年,采購本市扶貧對象的大米、掛面、大豆油、銀杏果等農產品共計48.05萬元,采購旬邑蘋果、紫蘇油等扶貧產品共計94.23萬元。2020年,明確要求各級工會用不低于30%的職工全年工會福利,優先購買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農產品,全面助力脫貧攻堅。
|



大力發展電商經濟,推動農產品銷售蓬勃發展。引導、協調電商服務站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低收入農戶等對接嫁接,與產業鏈有效銜接,形成“互聯網﹢產業”的精準扶貧模式。全市形成以1個市電商中心為龍頭,4大產業園區為支撐,16個鎮級電商服務站,244個村級電商服務點為依托的組織架構,電商站點鎮村覆蓋率達80%。涌現出一批批鎮級特色電商站,形成元竹成莊銀杏砧板、分界開綠村綠殼蛋、黃橋祁巷村小雜糧、張橋常巷村麻將、虹橋江泰虹大米等多點開花的蓬勃發展態勢。至目前,全市現有各類農產品商標15個,新增本地農產品年銷售額100萬元的電商企業(網點)15家,全市農村電商成交額突破16.3億元。
大力發展林業經濟,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在農田林網建設中,優先將村莊綠化、森林撫育等項目安排貧困村實施,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林木管護隊伍,每人每年可獲得務工收入8000元。既解決了林木管護問題,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實現綠化管護和增收脫貧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