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放小的,捉大的,龍蝦養殖銷售不斷檔,正是增收好時節。”江蘇泰興濱江鎮新星村農場主、回鄉大學生張國際介紹,稻蝦共養300畝,畝均收益4000元。新星村緊鄰長江,河流眾多,水質較好,全村稻蝦共養面積達650畝。
泰興市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鄉村振興為統攬,鼓勵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助力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套種養”+“初加工”+“合作社”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經營,路子更寬,效益更高,干勁更足。 促進家庭農場轉型。“大棚種植水果技術要求高,經濟效益也高。”濟川街道渡河村陳石建起了熱帶水果園,百香果、火龍果相繼走俏。廣陵鎮新圩家庭農場、分界鎮瑞鑫家庭農場、宣堡鎮群溢香家庭農場、虹橋鎮虹潤家庭農場等,因地制宜,稻田養蝦、養蟹、養魚、養鴨,立體種養,大米賣出好價錢,畝均效益4000元左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家庭農場拓展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特糧特經、特種養殖,泰興市共認定轉型發展家庭農場96家。
加快農業產業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變發展方式,圍繞優質稻米、面粉、銀杏、小雜糧等泰興地域特色農產品,由初級產品銷售向加工環節延伸,提高附加值。珊瑚鎮興達家庭農場、分界鎮琪盛農機專業合作社、虹橋鎮虹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購置稻米加工設備,將優質水稻加工成大米,畝均效益增加200-500元。積極推廣“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等模式,統一生產標準、品牌包裝,以品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提升合作規范程度。建立農民合作社聯席會議制度,創新組織架構,構建以市級聯合會、鄉鎮農民合作社體系。蘇合聯社農副產品展示窗口和電商營銷中心建設完成,年銷售額將達6000萬元以上。鄉鎮級農民合作社60多家,600多個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入社。試點簡易注銷“掛名社”和“空殼社”346家,提高農民合作社的整體質量。 培育社會服務組織。積極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將農業生產全過程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服務組織實施,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泰興六圩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8000多畝地耕種、育秧、插秧、防治、施肥、收割等,年增收50多萬元。
如今,泰興市家庭農場經營面積達39.5萬畝,農民合作社1585家,入社農戶28.5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年銷售收入40多億元,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4萬多人。“‘稻蝦共養’‘一水雙收’取得初步成功,農民土里‘淘金’的夢想有了‘落腳點’。下一步,加工有機糙米,建設一條小龍蝦液氮速凍包裝流水線。”濱江鎮新星村黨總支書記王忠成信心十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