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請走斑馬線。”“寧等三分,不搶一秒。”行走在江蘇泰興城區,不時可聽到喇叭里播放文明出行宣傳語。今年以來,泰興市聚焦市民文明行為習慣養成,倡導踐行泰興市民“新十不”行為規范,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法,扎實推進宣傳教育、文明有禮、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清潔、文明守信、志愿服務八大市民文明行為提升行動。
活用“加”法,發出文明行動“好聲音” 在輿論引導上做“加法”,營造爭做文明人的濃厚氛圍。堅持正面引導與反面警示并行,在泰興各新聞媒體開設專欄,推出專項行動、正面典型宣傳報道300多篇;曝光負面亂象50多起,教育引導市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圍繞養成“防疫‘一米線’”“公筷行動我先行”等文明行為習慣,精心創作推出一批H5、抖音、動漫短片、快閃等公益宣傳作品,擬定宣傳標語,各鄉鎮(街道)、園區通過“大喇叭”、流動宣傳車等多種有形載體傳播,全市110輛公交車、400輛出租車全天候滾動播放,城區路名牌燈箱、公交站臺、燈桿燈箱公益廣告覆蓋率達100%,隨時隨地給市民送去價值盛宴,直射人心。通過常態化組織道德講堂、志愿服務等活動,以新實踐倡導新風尚;系列化開展“兩講兩樹兩爭”典型學習宣傳,“文明餐桌、志愿服務”和“同做文明人、共創文明城”志愿者走進鄉鎮、社區等實踐活動,引導市民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讓美麗泰興處處唱響文明之歌。
善用“減”法,亮出全面整治“硬舉措” 在牽頭部門上做“減法”,化繁為簡、突出要點,擰緊責任鏈條。堅持一般號召和部門主導相結合,制定印發《泰興市城市治理八大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泰興市文明城市創建長效管理測評辦法》,細化分解目標、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主體,落實路線圖、時間表,確保專項行動有抓手、有舉措、有成效。強化工作考核,成立由市委辦、政府辦、紀委監委等部門(單位)組成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長效管理測評工作領導小組,采取日常自測、現場抽測、督查測評、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系統測評,實施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推動文明行為提升行動由運動式向常態化、長效化轉變,致力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樁奠基。
常用“乘”法,構建專項行動“一張網” 在工作推進上做“乘法”,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合力。宣傳部、公安局、教育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市場監管局、城管局等8個部門分別牽頭負責一項市民文明行為提升專項行動,其他衛健委、團市委等12個部門(單位)及16個鄉鎮(街道)配合,構建“責任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網格化、單元式推進模式,做到定人、定格、定崗、定責,形成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的“一張網”格局。將市民文明行為提升行動納入文明城市創建“一盤棋”,實施市容環境、交通秩序、市場經營秩序、文明行為養成等八大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十二項長效管理機制,督促各責任部門(單位)根據分工,緊扣重點,各盡其責,協同推進創建活動。 妙用“除”法,打造文明行為“新顏值” 在摒棄陋習上做“除法”,持續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組織開展“爭做文明有禮的泰興人”“紅白喜事操辦大討論”等主題活動,圍繞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主題,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切實移“歪風”、易“低俗”,倡樹文明新風尚,使踐行文明成為社會共識。加大文明勸導力度,交警部門實行每日常態化巡查、每周集中整治兩天,督促市民文明出行;開展“啄木鳥在行動,市民隨手拍”活動,通過微博、微信平臺,引導市民參與發現身邊不文明現象,有效減少遛狗不牽繩、公共場所言行舉止粗俗、大聲喧嘩、隨意插隊、吸煙、損壞公用設施、踐踏草坪等不文明行為,為城市文明指數“加分”。
“創建是為讓市民得實惠,提高幸福指數,創建更需要市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文明多一分、城市美十分。我們將把提升文明行動作為創建基礎性工程,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普及文明知識、弘揚文明風尚,促進文明行為養成,堅決遏制不文明行為。”泰興市文明辦負責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