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圩村地處泰興市曲霞鎮腹地,這里沒有便利的水陸交通,不與城市接壤,沒有能人資助,但這里的貧困村民2018年就實現了100%脫貧。這里的百姓民富安居,這里的產業多樣,這里的村莊秀美如世外桃源。帶著對李圩村的好奇,日前,記者走進了李圩村,了解李圩村脫貧致富的經驗,了解屬于這片“桃花源”的故事。
物盡其用 創造村民的富裕安居生活 今年受疫情影響,作為江蘇省保供企業的中裕藥業有限公司,一直處于加班加點生產中。在包裝車間,員工陳金花動作嫻熟地給藥物裝箱打包。據悉,在該車間工作的14名員工,有12名來自李圩村。 “包裝工作沒有技術要求,經過幾天培訓后就可上崗。”陳金花說,以前村內沒有企業,她們在家務農、帶小孩,近幾年農田全部流轉后,家門口辦起了一家家企業,村民們就來到企業上班,月收入三千多元,還能照顧家庭。李圩村共有2000畝土地,近年來,村委會將能利用的土地和廠房全部流轉和出租出去,在帶動村民就業的同時,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在村莊的最南側,一排排蟹塘在微風中碧波蕩漾,蟹農們泛舟湖上,過著詩情畫意的生活。近700畝的蟹塘連片成群,形成了獨特的濕地風貌。與蟹塘相呼應的是村中部400多畝的蔬菜種植基地,綠油油的韭菜長勢喜人,大棚種植的西紅柿、黃瓜、茄子是當下最暢銷的蔬菜。近900畝的水稻田正是插秧時節,緊張熱烈的農忙場面,是村莊強村富民的和諧樂章。 零星點綴在村莊各個角落的企業是李圩村脫貧致富、強村富民的底氣。李圩村現有各類企業9家,其中有3家規上企業。2016年以來,為增強村莊的造血功能,村委會投資數十萬元,在村內建起21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每年上繳村租金20多萬元,安置了村內數十個閑置勞動力就業。同時,村委會克服困難,改制村原效益差、環境污染嚴重、即將倒閉的預制廠、鍛造廠和煉油廠,建成現在的制藥廠、機械設備廠等。 “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1000元,村集體收入60多萬元,今年村民的收入有望繼續增加,村集體收入可突破70萬元。”李圩村黨總支書記王偉自豪地說,李圩村的脫貧致富之路并沒有什么神話可言,他們只是物盡其用,將村內能利用的土地全部利用,將能利用的閑置廠房全部盤活,在有限的資源上做到效益最大化。 “雙到”扶貧 實現100%脫貧 近年來,李圩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00%脫貧。 連日來,天氣漸熱,為了保障貧困戶季余章養殖場內養殖羊的成活率,村委會專門從鎮獸醫站請來了獸醫,為該養殖場的羊進行體檢和防疫指導。 季余章多年前患有食道癌,經過多次手術后,正當身體逐漸好轉時,兒媳又患腦癌過世,給本就困難的家庭帶來沉重打擊。為幫助季余章家庭盡快脫貧致富,2014年村委會鼓勵其養羊致富。原先,季余章在自家院子里養了幾只,兩年后,在村委會扶持下,季余章填平了村里一處溝邊濕地建起了養殖場,擴大養殖規模。在養殖場建設過程中,村委會給予了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為提高養殖成活率,村委會還專門邀請鎮獸醫站工作人員上門為其指導服務,年底幫助拓展銷路,扶持季余章一步步走出生活困境。“正是由于村委會的不斷幫助,我們家才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季余章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養殖場有70多只羊,近幾年由于銷路好,刨除成本,年純利潤有2萬多元。
由于扶貧措施到位及時,李圩村59戶117名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季圩一組的張國安和93歲的老母親去年夏天終于實現了住新房的夢想。今年72歲的張國安是一名五保老人,多年來和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他們原先居住的房屋是一間破舊的五架梁,每到刮風下雨,張國安總是擔心房屋會倒塌。去年危房改造工作開展后,村委會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又添加2萬多元,為張國安建起了現在這棟60多平方米的套間。新改造的房屋有兩個房間,衛生間、廚房、客廳一應俱全。為改善張國安母子二人的生活條件,各級部門還為其添置了電視機、煤氣灶、抽油煙機、床、衣柜等。據悉,2019年全村危房改造已全部到位,共完成貧困戶危房重建11戶,修繕加固18戶,切實改善了貧困戶住房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