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虹橋鎮六圩村地處長江之濱,多年來,該村不斷強化工業經濟主導地位,走出一條“工業強村、全民致富”的新路子,為綜合實力的持續攀升提供了堅強保障,全村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村民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實現了和諧穩定發展。
近日,六圩村污水管網項目改造已接近尾聲,工人們正加緊施工,方便村民早日使用。該項目投入300多萬元,改造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村莊河道環境質量,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近年來,六圩村始終以群眾利益為中心,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實施各項民生實事,打造9處活水工程,實施林業綠化4000多平方米,細化村莊區域功能定位,實施村莊空間、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特色產業項目建設32個大類76個子類,總投資2500萬元。六圩村黨委書記黃殿亮介紹,他們通過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不斷提升村莊內生產生活條件。下一步,將進一步考慮鄉村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把六圩村建設得更好。
上世紀八十年代,六圩村是全公社最窮的村之一。隨著改革開放,村兩委會解放思想發展生產,創辦了當時的村集體企業少女之春,同時相繼引進其他工業企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至2013年,六圩村村集體收入已達70多萬元,村內工業企業近50家。集體有了錢,村委會從1992年開始,十年間,相繼投資于村莊規劃、基礎設施、農田基本建設等,從路、渠、溝到電話、有線電視、電力……當時的六圩村被稱為“揚州第一村”。 近年來,隨著鄉鎮工業退出歷史發展的舞臺,六圩村依然不斷強化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因地制宜調整產品結構,通過化整為散、擴大項目招引等措施,走出一條工業強村的新路子。轄區內現有工業企業61家,本村村民創辦企業占70%,吸納全村75%以上勞動力。2019年村內工業總產值9.1億元,村集體收入達130多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12元。 村里有了錢,第一件事就是幫助貧困戶脫貧,改善他們的生活。在六圩村扶貧工作室,墻上滿滿貼著村扶貧工作的照片,用圖片的形式,詳細記錄村黨委走訪每戶的情況,向社會展示六圩村的脫貧成果。今年72歲的丁森林,由于自身殘疾、妻子患有抑郁癥,家庭十分貧困。根據丁森林的家庭現狀,村委會為其提供了公益性崗位,幫助家庭每年收入近2萬元。丁森林說,由于黨的政策好、村委會的幫扶,給他十分困難的家庭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在扶貧過程中,六圩村發展以先富帶后富,村里能人各自認領一到兩戶建檔立卡戶,幫助他們脫貧。村民沈富寶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利用自己所學機電知識開始創業。經過幾年努力,沈富寶的企業年產值達到300多萬元。自己的生活好了,沈富寶也積極幫助村里的貧困戶脫貧。目前在他的幫助下,兩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沈富寶介紹,他幫扶的兩個建檔立卡戶,一個是五保老人,一個是家庭比較貧困的大學生。對于他們的幫助,一個從生活上幫助,一個是幫助其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脫貧的同時感受到對未來的希望和勞動的幸福感。 近年來,六圩村先后獲得“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江蘇省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六圩村就是泰興市鄉村經濟發展的先行村、村莊治理的示范村。20年來,六圩村在經濟社會的發展浪潮中,因地制宜調整產品結構,自我革新,走出了一條“工業強村,全民致富”的新路子。在強村富民的同時,六圩村不忘貧困群眾,千方百計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通過產業結對幫扶、政策幫扶等多種方式,精準構建扶貧長效機制,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