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而居,擇水而棲,這是泰興人生活的寫照。江、城、人如何共依共存?或許泰興的這份答卷,能給你一絲感悟。
緣起之:泰興與長江 臨濟川之層淮,覽洪波之容裔。 濞騰揚以相薄,激長風而亟逝。 漫浩汗而難測,眇不睹其垠際。 ——曹丕《濟川賦》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海不復回。三千年前,長江河口在鎮江、揚州一帶,鎮、揚以下為海灣,泰興尚未成陸;到兩漢時期,泰興東部、北部地區漸成陸地,并相繼出現了濟川、柴墟、東陽等繁華小鎮。
泰興大地,因江而生;泰興自古稱江城,水域面積216.58平方公里,其中江域面積42.88平方公里,擁有24公里沿江岸線。靠水吃水的泰興人,依靠豐富的水產品和水資源,在長江岸邊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泰興人對長江是一種什么感情?是一種源于血脈、念茲在茲的長江情懷!這讓泰興人對長江保護和開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歷時2年多,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近日正式建成開放,樹木蔥蘢、鳥語花香,泰興人,從此又多了一個休閑觀光、打卡放松的好去處 。 發展之:生態立市 以長江保護為起點,泰興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立市 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積極開展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創建工作,大力推進“263”專項整治行動和“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水 環 境 狀 況 1、飲用水源。實行泰州市區域聯合供水,2019年水源水質優于Ⅲ類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2、地表水。2019年,全市水環境質量較2018年有所改善。泰州市級以上考核的11個監測斷面中,8個斷面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占72.7%;處于Ⅳ類的水質斷面有3個,占27.3%;無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Ⅲ水質比例均比2018年提升9.1個百分點,其中省考以上斷面100%優Ⅲ。 3、地下水。2019年,全市19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1個達到Ⅲ類標準要求、15個達到Ⅳ類標準要求、3個達到V類標準要求,影響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為總硬度、氨氮、總大腸菌群等。與2018年相比,2個點位水質好轉,4個點位水質變差。
空 氣 環 境 狀 況 1、城區空氣環境。2019年,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優良天數比率為77.8%,比2018年提高1.9個百分點,列泰州市第二位;PM2.5濃度為39μg/m3,同比下降17%,列泰州市第二位,空氣質量為近年來最佳。 2、酸雨。2019年,全市降水總量為883.5毫米,降水pH年均值為6.07,pH年均值比2018年下降0.02,全年未出現酸雨,我市為非酸雨區。 3、降塵。2019年,我市降塵監測點(國控點)降塵量每平方公里每月為4.3噸,達到每平方公里每月5噸的考核目標要求;與2018年相比,降塵量降低了每平方公里每月0.1噸。 聲 環 境 狀 況 1、城市區域環境噪聲。2019年,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6.6分貝,與2018年相比,平均等效聲級上升了0.2分貝,聲環境狀況穩定。 2、道路交通噪聲。2019年,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4分貝,與2018年下降了0.1分貝。 3、功能區噪聲。2019年,我市1類區、2類區、3類區、4類區噪聲監測結果均符合標準要求,晝夜等效聲級分別為53.7分貝、57.2分貝、60.2分貝、65.1分貝。
展望之,能做的還有更多。
長江孕育了泰興,哺育了泰興人,讓一江清水向東流,是每個泰興人最熱切的愿景。守護好母親河,讓百姓看得見綠水,望得見青山,留得住鄉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