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對江蘇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三帶”能手培養對象名單進行公示,泰興市顧勇、馬菲、楊峰、吳伯元等12人上榜,為進一步鋪設鄉土人才引領發展“高速路”鼓干勁、樹榜樣。
鄉土人才,一頭連著優秀的鄉土文化,一頭連著厚重的人文創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近年來,泰興市將發掘、培養鄉土人才隊伍作為“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組建行業協會、打造“鄉土人才之家”、設立“大師工作室”,以“一會一家一室”引領鄉土人才成長,培養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土專家”“田秀才”“文化傳人”。在泰興,各類鄉土人才總量已近20萬人,他們正為“聚力創新快轉型、聚焦富民奔小康、爭當蘇中排頭兵”提供日益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行業協會+本土產業,讓鄉土人才“破土而出” 鄉土人才雖沒有高等學歷,但個個身懷絕活,承擔著傳承鄉土文化、專注人文創造的重要使命,更是助力鄉村振興的“三帶”生力軍。泰興市注重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發掘本土人才,面向全市大力選拔能工巧匠、文化傳人、種養能手等,建立了“泰興市鄉土人才庫”。為激發鄉土人才干事創業熱情,泰興市結合本地特色產業,引導各領域鄉土人才成立了黃橋燒餅、提琴制作、藤藝加工等16個行業協會。協會定期開展交流研討及各種展覽、評比活動,發現和儲備了一批優秀技藝傳承人,已成為鄉土人才“抱團”發展的“大本營”。在行業協會的帶動下,全市鄉土人才“破土而出”、競相涌現,至目前,“泰興市鄉土人才庫”入庫人才共362人。其中,40人獲評“泰興工匠”,5人入選“泰州工匠”、2人入選“江蘇省工匠”。
人才之家+服務引領,讓鄉土人才“揚眉吐氣” 為了更好地服務鄉土人才,引領更多鄉土人才脫穎而出,泰興市堅持一線育才、崗位成才,積極搭建鄉土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傾心打造了集技能培訓、技藝傳承、技術比武、供需對接、專項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鄉土人才之家”,為鄉土人才提供更進一步的“修煉”平臺。定期邀請相關行業的鄉土人才開展座談沙龍、實踐交流,進行技藝研討、本領切磋,為各類鄉土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營造良好成長氛圍。依托“鄉土人才之家”廣泛開展“人才服務進企業”“鄉土人才顯身手”“十萬職工大練兵,萬名職工大比武”等技能競賽活動,先后評選出電工、焊工、瓦工、數控、化驗分析等各類“技能狀元”300多名,成功推選多名鄉土人才獲全國、省、市表彰,如全國勞模何健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張祝紀、“江蘇工匠”徐小峰等。
大師工作室+研習傳藝,讓鄉土人才“芳香四溢” 為了讓“巧匠”更巧、“巨匠”更多,泰興市持續推進“大師工作室”建設,通過“大師共享”“名師帶徒”等方式,既提升個人技藝水平,又帶動技藝傳承發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工匠”凌建軍,悉心攻讀理論,鉆研技術,率先攻克數十項技術難題,由一名名校文科生成長為著名的“數控狀元”,并為企業培養出300多名技術能手;泰興籍“大國工匠”、國際知名消化內鏡微創治療專家周平紅在市人民醫院設立內鏡工作站,定期開展“傳幫帶”活動,培養了一批內鏡“能手”,致力提高泰興醫療水平;著名燒餅大師劉潤寶的“關門弟子”張天勇成功申報省非遺制作傳承人,不斷改進工藝,并“以師帶徒”,做大燒餅產業……
如今,泰興市正以“大國工匠”周平紅工作站、何健忠“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示范引領,建立了40個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定期舉辦大師共享團活動,組織開展提琴制作、編藤加工、小餛飩制作等授藝活動以及鄉土人才“名師帶徒”培訓。通過“大師工作室”,結對帶徒500多名鄉土人才,培訓3000多人次,促進了人才培養和技藝傳承。
|




